阅读记录

《年代文炮灰的海外亲戚回来了》

14.第 14 章

《年代文炮灰的海外亲戚回来了》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下山后,看热闹的人反而比之前还多了,因为有人迫不及待的去把苏浔要办厂的事儿给宣扬开了。那些不爱看热闹的人,也忍不住跑过来打听了。

这毕竟是办厂,办厂就要招工。谁不想当工人呢?

知道计划失败,特意赶过来的村支书刘三根给大家科普,“办厂?不可能的。个人咋可能办厂呢?她应该还是个外国人吧,外国人咋能在咱们国家办厂呢?”

这话让那些之前被苏浔气到的人,心里好受许多了。

“原来还是个吹牛皮的!”

于是等老苏家一家人扬眉吐气,昂首挺胸的簇拥着苏浔下山来的时候,就有人忍不住叫嚣了。

不过也不敢对苏浔叫,毕竟苏浔之前弄出来的阵仗多少有些唬人。让这些人天然的觉得和苏浔是不能随便欺负的。于是就对苏进山喊,“苏进山,你别高兴太早了,咱刘书记说了,个人是不能办厂的,外国人咋能在咱们国家办厂呢?”

“就是,还吓唬人呢。”

苏家人一愣,看向苏浔。

苏浔故意道,“谁是刘书记?”

刘三根:……

苏浔道,“看来刘书记工作不称职啊,连文件都看不懂吗?现在国内改革开放了,新增加很多政策,我虽然才回国,却也是看过这些政策的,79年发布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难道刘书记作为干部,也不知道吗?”

苏家人顿时笑了。

比起刘三根那个半吊子书记,他们当然更相信苏浔这个一看就有文化的人了。

听到苏浔这么说,村里人顿时看向刘三根。眼睛里满是,“书记你说说话啊,反驳她啊。”

刘三根哪里敢反驳,他自己这会儿都迷糊了。更不敢大庭广众之下和苏浔辩论这个。万一自己真的出错了,被传出去了,那显得自己多没用啊。于是干脆避而不谈,转身走了。

“……”

这会儿在场的人都明白了,刘三根这个书记,真的不懂政策啊。空欢喜一场了,这刘三根靠不住,让大伙儿丢大人了!

一时间也没人敢再吭声了,怕闹笑话。

苏浔也没继续搭理他们,直接提步离开。

有人跟在后面,偷偷凑过来找苏进山打听,“进山,那个办厂的事儿,是真的?”

“我大侄女说的!”苏进山笑了一下,“她能说大话吗?她用得着说大话吗?”

“招工的事儿……”

苏进山却不愿意多说了,“以后再说吧,我还得和我大侄女说话呢。”

说完之后,就走了。

“呸——”这人在背后偷偷的唾了一口,然后想到苏浔说的,欺负过苏家人的,那都不能进厂,于是赶紧又偷偷摸摸的走了。装作自己没有唾一口。

这会儿,李玉立和两个司机也已经回来了,正在苏家大门口等着。之所以回来得晚,是因为镇上竟然没有吃的,然后只能去县里吃。又顺带给老苏家带了一些肉菜回来了。

苏浔听了李玉立的话,感慨,“老家这边还是太落后了。”

葛红花道,“可不是吗,之前倒是听说有人在镇上开了啥餐馆,结果压根没人买。谁舍得上馆子啊。那几个菜和家里的菜没啥两样的,花钱吃,还不如忍一忍,回家吃。”

然后小心看了眼苏浔,“但是大侄女,咱镇上办厂,没准有生意呢。”她就怕苏浔因为镇上太落后了,又不办厂了。

苏浔道,“你们放心,再落后,这厂也要办起来。这是我爷爷的心愿。你们也把风声放出去。到时候招工也快一些。不过我还是那个要求,但凡曾经对我们苏家有过敌意的,都不能要。倒也不是我小气,就怕人使坏。这个你们也要宣扬出去,免得到时候有人不清楚情况过来了。”

听到苏浔这话,老苏家人总算是放心了。

“行,咱保准把事情办好!”

苏浔点点头,“我要先去省城处理一些事情,等过几天我再回来一趟。”说着从包里掏出一叠外汇劵来,一千块的样子。

老苏家人:……!!!

“大伯,这钱拿去把祖坟修一修吧。”

“这,这不用吧。用不着这么多。”苏进山手都开始抖了。

“还是需要的,往好的修。”

说着看了眼老苏家的房子,“这房子也得修了,不过还是等办厂的时候再说吧,得请城里设计师回来设计。”

苏家人脑子比刚才还晕乎乎的。

一直等苏浔走到大门口了,他们才如梦初醒,赶紧跟上,然后小心翼翼的跟在后面送她。

来的时候浩浩荡荡的来,走的时候,苏浔又是万众瞩目的离开。

等确定苏浔走了,许多人就往老苏家去了。

还是为了打听办厂的事儿。这可是关系到自家实实在在的利益啊,谁也淡定不了。

车上,李玉立也问了苏浔办厂的事儿,她也是听于晓英说的。

苏浔道,“没错,这也是我爷爷交给我的任务,希望我能造福家乡。当初他离乡背井,就是因为战乱的时候,老家太穷苦了,活不下去了。他想着,如果老家富裕,就能让更多的人在家乡赚钱了。”

李玉立感慨,“老人家真是有大爱啊。”

苏浔道,“是啊,只是没想到,回来一趟,家乡早已不是爷爷想象中的模样了。今天听着那些乡亲指责我的家人,我心里还是挺难受的。如果是爷爷回来看到这一幕,该有多难受。”

这话听着让人感同身受,代入自己想一下,终于回到魂牵梦系的故乡,迎来的却是乡亲的敌视。

李玉立安慰,“苏总,你马上要在老家办厂,以后家乡的人总会知道你们家的好。”

于晓英也明白苏浔今天为什么会维护苏家人了,虽然没相处过,但是一心惦记的家人被所有人唾弃,确实挺让人愤怒的。

苏浔又看着于晓英道,“于同志,我有个请求,关于我家里人的情况,请不要出现在报导中。我不想因为我回来,让他们陷入舆论的风波。这就违背了我爷爷的初衷了。我也不打算去调查他们的情况,在我看来,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我认识的是全新的他们。哪怕他们曾经犯过错,我愿意给他们机会,感化他们。”当然不能调查,万一给老苏家洗白了咋办?她现在可不能给老苏家洗白。

于晓英立马保证,“你放心,我不会提的。”

苏浔道,“如果你担心回乡的事情不好提,可以提一些我建厂的事儿。我准备开一家叫做忆家塑料厂的工厂。也是纪念我爷爷对家乡的思念。”

于晓英赶紧记录下来了。

归国华人回国建设家乡,总比报导人家劳改的事儿强。

于晓英好奇道,“为什么是塑料厂?”

“因为我这次回家吃饭,发现家里日常用具都不够。我想生产一些塑料用具,也好方便家乡人的生活。赚钱是其次,主要是造福大家。”

“……”于晓英忍不住动容,然后赶紧将这些话记录下来。

回到省城,太阳已经落山,先送了于晓英回公安局,苏浔才回到宾馆,一把躺在了房间的沙发上面。哎,舒服!

这会儿,她高兴的开始整理自己今天的收获。

在她宣布办厂,并且不接纳那些欺负过苏家的人之后,开胃小菜终于升级成了正餐了。

而且随着时间越久,传播越广,情绪发挥越激烈,收获就越大。就这一路回来的路上,就奖励不停。

苏浔看了今天的日收,[嫌弃值+383,奖励38300美元]

“哈哈哈,终于成了万元户了。”

“换成国内外汇劵,七万多了。”

“在乡镇办个小厂,应该没问题。而且后面还会源源不断的进账。”

这就是苏浔决定在乡镇办厂的原因了,一来可以源源不断的让老苏家人刺激十里八村的人,以此来完成任务加赚钱。二来就是……穷啊。

她牛皮倒是吹得大,但是实际是没钱的。

这么几万块钱,要是在城市办厂,那真的拿不出来。

拿出来丢面子,还容易崩人设。在乡镇办厂就不一样了,很多成本都可以降低。

到时候自己还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aishu55.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