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大汉小吏》

第108章 入编当差佬,福利多,规矩更多

《大汉小吏》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如何?义使君有何安排?”公孙敬之急忙问道。

“呵呵,有劳大兄记挂,义使君擢我为游徼了,掌管北清明亭和南清明亭两亭三乡治安。”樊千秋说道。

“当真?”公孙敬之有些难以置信地问道,脸上表情变幻莫测。

“当真,我现在就要去功曹领取组绶和官印。”樊千秋笑着道。

“啧啧啧,贤弟仕途顺畅啊,那日在娼院初见,我便知你非同常人,定能有番作为。”公孙敬之讨好道。

樊千秋心中冷笑,那日的事情他也记得很清楚,当时这公孙敬之威逼万永社低头,那是猖狂得很。

此子当时恐怕绝不会想到,自己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私社子弟,有朝一日竟然真能与他平起平坐了。

更何况,公孙敬之用了七八年才当上这二百石,可樊千只用了半年就到了二百石,速度相差太大。

“大兄,以后还要你多提携。”樊千秋行礼笑道。

“哪里哪里,以后你我同寺为官,相互提携才是。”公孙敬之这寒暄的话语之间,很有几分酸意。

樊千秋又耐着性子与公孙敬之应付了几句之后,就穿过整个院子,来到了正堂右边的那排厢房前。

他在这几间厢房面前走了几個来回之后,就确定了功曹阁的位置。

樊千秋理了理自己的袍服,然后便走到门前,先往里面张望一番。

功曹阁和户曹阁一样,也是狭小逼仄,横纵不过四五步,还被帷幕分成了左中右三间室。

【一步≈1.5米】

中间坐着一个白发苍颜的老者,右侧坐着一个中年男子,左侧是三个弯腰驼背的老书佐。

这几个人正伏在案上处理公文,堆在案头的竹简木牍堆得一尺高,几乎将他们遮挡住了。

眼前的这一幕,不禁让樊千秋想起了数月之前,他在东市市楼里见到东市主记的那一幕。

于是他不由得再次感叹,大汉基层的属官吏员当真也是辛苦啊。

“敢问此处可是功曹阁?”樊千秋站在门外,不卑不亢地问道。

“此处是功曹。”坐在中间功曹掾有些吃力地抬起头,眯着眼睛看向樊千秋,“你是樊千秋?”

他这句话脱口而出之后,阁中其余几人也都抬起了头,朝樊千秋这边看了一眼,眼中有羡慕。

“禀告上吏,小人是樊千秋,义使君让我来登记吏籍,并且领取组绶和官印。”樊千秋如实答道。

“我是功曹掾蒋平安,以后你我同寺为官,品秩上亦无太大差别,也不必用谦称敬语。”蒋平安摆手道。

“谢过蒋曹掾。”樊千秋见其和善,当下对其多了几分好感。

“不必多礼,先坐等片刻。”

“诺!”樊千秋进门后再次行礼,便与蒋平安隔案坐了下来。

蒋平安转身在身后的书橱中窸窸窣窣地搜寻了片刻,便将吏籍簿寻了出来。

他在吏籍簿上找了许久,才寻到游徼严封的名字条目,在其后加上“获罪,因免”这几个字。

蒋平安又寻出了义纵提前写好发来的手书,再次与樊千秋仔细核对姓名、户籍和爵位等细节。

过程虽然有些刻板和木讷,但那一丝不苟的样子,仍然让樊千秋觉得钦佩。

大汉官吏若都能这样细致,世间当少许多冤假错案。

一切核对无误后,蒋平安终于动笔,在吏籍簿最新的那块竹牍上,另起一列写下樊千秋的名字。

“长安清明北乡大昌里编户籍公乘樊千秋,元光三年十二月初七,辟为县寺游徼,品秩二百石。”

【讹正:元光年是后来追补的年号,所以当时不该这样记,历法之事极为复杂,我简单一些写】

看着蒋平安缓缓落笔写下此句,樊千秋心潮有些澎湃,这区区二百石的游徼,确实来之不易啊。

两百石的官员,在整个大汉起码有上万人,但也算是入了流,比私社社令的地位那就高太多了。

这意味着樊千秋有了编制,妥妥算是考公上岸了,而且级别不低,至少与后世的科级不相上下。

半年就从临时工升到科级,放在后世想都不敢想,后世的衙门里不知有多少满头白发的副股级。

接着,蒋平安又让功曹史从饵室找来了组绶和官印,连同写在竹简上的一份除书递给了樊千秋。

组绶是一丈五尺长的土黄色组绶,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aishu55.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