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大汉小吏》

第150章 磨刀霍霍,手搓火药,暗中备战!

《大汉小吏》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之后的整个二月,樊千秋要做的事情就很单调容易了。

那就是从总堂、大昌堂和富昌堂抽掉精干的子弟,把旧有的成制搬到新入伙的六个私社去。

樊千秋虽然给了吴储德一個下马威,但是仍保留了和联堂这个堂口,并仍由吴储德当堂主。

原因倒也很简单,和联堂上下有百多名子弟,一多半是经商的坐贾和行商,属于专业人才。

这些坐贾行商所经营的贸易不算大,没了窦桑林这个大股东,一年赚到的出息也就百万钱。

这个数目对于普通黔首而言是大数,可对于私社而言却不够看——还不如几家娼院赚得多。

但是,这些可归为专业人士的行商坐贾却有两个旁人不可替代的优点。

一是他们对大汉的货殖之事了解深,哪里出产竹木,哪里有价廉体壮的奴隶,哪里产盐……他们最清楚。

靠混私社征收市租,赚取中间差价,这自然是个无本的买卖,可终究不是正途,还是需要经商才能生发。

樊千秋现在还腾不出手来经营货殖之事,但也不妨碍他将这些人圈养在手中,为日后更大的计划做准备。

行商坐贾在大汉的地位低确实不假,但他们可用来做黑手套,所赚的钱转到非市籍的幕后金主手中即可。

大汉有权有势的豪猾大族,哪家未豢养着一批这样的坐贾行商呢?运用得到,他们就是最好的捞金耙子。

二是和联堂的行商常年在关中关东游走,不少人甚至到过西域或者羌人地界,见识很广,消息渠道极多。

只要运用得到,这些行商经营起来的商路可以变成情报网,为樊千秋源源不断地提供这天下的具体走势。

虽然,樊千秋通过以前所读的史书对天下大势很熟悉。

但是大汉太大了,而史书又太小了,想对这个时代有更直观的了解,那就必须要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

而且,随着樊千秋这个“异类”来到大汉,深度地参与到这个时代,天下大势也会随之渐渐发生变化。

日积月累,越往后,樊千秋就越要依靠这些行商来为他搜集信息和情报。

简单而言,多而快地掌握信息,是保证自身安全、发现契机风口的关键。

正是这两个原因,让樊千秋暂时把吴储德这个乘坐牛车的堂主留了下来。

连同和联社在内,一口气吞掉六个私社难度不小,消化的过程并不顺畅。

樊千秋暗中“人道毁灭”了百余人,才逐渐让这些堂口的态势稳定下来。

和“消化”这六家私社相比,樊千秋的游徼则是越当越顺手,惬意许多。

满打满算,加上所有的亭卒,他这游徼所统辖的官吏卒役也才一百多人。

人数少,管理驾驭的难度自然也是直线下降。

更有几千私社子弟明里暗里地盯着三乡的地界,一有风吹草动,樊千秋便可马上知晓,街面自然清肃。

又或者说,万永社本身就是三乡最大民间地下组织,其余的泼皮无赖、蟊贼群盗都已没有生存空间了。

只要万永社不闹事,三乡的秩序就不可能混乱。

加之王温舒这求盗格外敬业,如同有瘾一般缉捕不法,根本不在意越不越界,也让蟊贼群盗不敢久留。

于是,元光四年头两个月刚过,三乡的治安情况就大大好转,甚至已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地步。

而樊千秋这个主管三乡治安缉盗之事的游徼,自然也多次得到县寺功曹的表彰和长安令义使君的旌奖。

总之,不管在混私社这条路,还是在出仕为官这条路,樊千秋都混得风生水起,堪称风头无两的新星。

然而,樊千秋没有因此而松懈,他记得刘平说过的事情:田家起了歹念,随时都有可能向樊千秋动手。

樊千秋自然不能主动打上门去,只能等待对方先露头,当然,他并未让出主动权,反而做了许多准备。

比如说,他偷偷派人混入尚冠里,开始监视丞相府、和联社、周阳侯府这几个紧要之处,以抢得先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aishu55.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