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大汉小吏》

第202章 他们,甚至愿叫我一声教父!

《大汉小吏》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樊千秋等人落座后,门外又是一阵嘈杂和叫喊的声音,应该是排在院门口的那些黔首乡梓被带到院中来了。

又等了片刻,豁牙曾也走进了这暗堂,向樊千秋上报。

“禀报社令,今日拿到号牌的乡梓,都已经在门外排好队了。”豁牙曾说道。

“今日落雨,天色暗得早,得快一些办完,让他们进来吧。”樊千秋点头道。

“诺!”豁牙曾自己站在了门边的暗处中,然后又朝着门外高声地喊了一号。

很快,一个四十多岁穿着半旧袍服的男人走进来,他四处张望一番,眼睛适应了此处极暗的光线,立刻向樊千秋行了礼。

“草民乃建章乡多禄里编户民邱广汉,敬问社令安。”邱广汉向樊千秋行礼之后又向其他人行礼道,“问几位首领安。”

“邱广汉,你有什么事情要求助于社中,直接说来即可,社令为你做主。”李不敬已备好笔墨,示意让邱广汉往下说去。

“草民有一瞎眼的老母,与舍弟一家住在颖川郡,原本也平安喜乐,谁知今年郡中有瘟疫,舍弟一家不幸染病皆亡……”

“草民在颍川已无亲眷,实在无人可以照拂,便想为老母迁籍到长安县来,颍川郡一个月之前就已出了出籍的文书……”

“可是,长安县户曹阁接了出籍的文书之后,却迟迟不肯发放入籍的文书,草民去催问数次,得到的答复是待办中……”

“因此家母迟迟不能来长安,草民虽然托请乡梓照拂,可是并非长久之计,老母年迈又眼瞎,兼有悲痛,恐怕不虞啊。”

汉承秦制,大汉对黔首的管理控制十分严格,黔首不允许擅自迁籍的,目的是为了将其束缚在土地上,便于收税和征役。

一個普通黔首在没有获得通行符传的前提下,只能在本县范围中四处活动,若擅自离开县界,被官吏抓住都要判徒刑的。

至于搬家,就更要提前获得搬出地和搬入地的府衙分别开具文书,否则一律要按照逃籍论处,轻则判徒刑,重则判死刑。

因为迁籍干系重大,又可以体现权力的力量,所以往往会成为贪官污吏捞取好处的一个手段。

这就是权力的可怕,官吏只是稍稍做些拖延,就可以影响到黔首的生死,连喊冤之处都没有。

“邱广汉,此事你想怎么办?”樊千秋问道。

“小人没有别的奢望,只愿这户曹的使君可早些将入籍的文书发下,好让我把老母接来赡养。”邱广汉有些哽咽说道。

“李不敬,你看这迁籍之事,户曹为何不办?”樊千秋看向正在飞快记录事由的李不敬问道。

“若是有违成制,户曹定会一口回绝,如今只是拖宕不办,恐怕是想从事主身上索要些私费。”李不敬神秘地笑答道。

“嗯?邱广汉,可有人向你索取私费?”樊千秋再次问道。

“这……”邱广汉一时语塞,显然有一些犹豫和不知所措。

“有什么话,你直说即可,这般吞吞吐吐,我亦帮不了你。”樊千秋皱了皱眉再次说道,已经隐隐流露出了一些不悦。

“小人前几日催问过一次,曹中一个老书佐曾经提到过……要私费一千钱,小人实在凑不出啊。”陈广汉哭丧着脸道。

“李不敬,你先查一查这陈广汉是下户还是中户,又或者是上户。”樊千秋说道,若邱广汉交得起私费,他不会多管。

“诺!”李不敬说完后,回身在身后的书函中翻找起来,所有同子弟的户籍情况都有记录在案,与县中的户籍版相似。

大汉所有人都按照家訾划分为三个等级,十万钱以上者为大家上户,三万钱以上为中家中户,三万钱以下为小家下户。

“寻到了吗?”樊千秋问道。

“寻到了,邱广汉乃是下户,口数为四口,家訾通计为一万两千钱。”李不敬答道。

四口人占有一万两千钱的财富,其中还包括土地田宅,手中的现钱恐怕寥寥无几,生活只是比破产农户好一些而已。

樊千秋听说过,一个耕地百亩的五口之家,在除去所有的开销用度之后,一年能够积攒下来的现钱不过一二百罢了。

这邱广汉之后更要在长安和颍川之间往返,路途上自然要用一大笔现钱,户曹想要盘剥的这一千钱,他确实拿不出。

户曹有五人,这一千私费,公孙敬之定要拿去一多半,剩下那几人一人能分到的不过百多钱而已,怎么看都不算多。

可这一千钱压在邱广汉这下户黔首的身上,却犹如一座山一般,不只是让对方喘不过气来,更可能要了他老母的命。

公孙敬之有俸禄,又有万永社上供的私费,当真在乎这几百钱?只是毫无节制的贪欲和天然的阶级性让他索取不休。

樊千秋沉默了片刻,心中就已经有了主意,其实此事不难办,他甚至连思考都不用。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樊千秋手中的社会资源可轻而易举地解决此事,几乎毫不费力。

所谓的社会资源可不只是钱和物,还包括看不见摸不着的人脉资源,后者价值更高。

“邱广汉,此事,本社令管了。”樊千秋说道。

“噗通!”邱

广汉一头跪在了樊千秋的面前,连连顿首:“社令啊,您真是救苦救难之人,难怪乡梓们称您教父!”

“等等!教父?”樊千秋听到这个熟悉的词,忽然便觉得有些发愣,眯起眼睛问道。

“正是,在这长安城中早已经传遍了,都称社令为教父,说是取自《老子》‘强梁者不得其死,我将以为教父’。”

《老子》的这句话,樊千秋是读过的,此“教父”并非彼教父,并不是对人的一个称谓,实际是行为准则的意思。

“简丰,此事是不是与你们有干系?”樊千秋低声地向身边的简丰问道,觉得有一些头痛和无奈。

其实,他此刻已经想起来了,此事虽然和简丰有关,但源头还是出在自己的身上。

之前他定下这暗堂理事的成制时,为让简丰和李不敬等人能直观理解,他用教父帮助西西里岛民的方式做过比教。

樊千秋万万没有想到,简丰和李不敬竟然将此事记下了,而且无师自通地把这个头衔给了樊千秋,还找了个依据。

“社令,我等觉得教父有宣教德行之意,听着又极肃穆,也就顺带借用了过来,社令觉得不合适?”简丰不解道。

“《老子》中的‘教父’,其指的是准则,安放在人的身上,这又成何体统啊,岂不是惹来嘲笑?”樊千秋恼道。

“其实倒也说得通,社令带我等暗堂理事,不正是为这长安定下准则,宣扬道德教化吗?”简丰更加不理解地问。

“呵呵呵呵,话虽如此,听着确实不顺耳。”樊千秋干笑着摇了摇头,只觉得有些黑色幽默,这名头有些突兀了。

“社令放心,乡里既然已经叫开了,那便是一个好名号。”简丰理解错了樊千秋地意思,还以为后者对此不满意。

“妄自用父字,恐怕仍有不妥吧?”樊千秋对这个称呼仍有担忧,自己毕竟要走出仕的正道的。

如今有了教父的称呼,怎么看都是一个污点。

“社令莫用担忧,只是一个父字,不会犯忌讳的,仲父和义父不都是有一个父字。”简丰仍然是毫不在意地劝道。

樊千秋和简丰压低声音窃窃私语的这段时间里,邱广汉有些惴惴不安,他生怕自己说错了什么话,才惹来樊千秋心情不悦。

樊千秋先看了看越来越担忧的邱广汉,又看了看一脸坚持的简丰,心中知道这教父的名号恐怕已经喊开了。

此时再想要挽回定然已经是无济于事,他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了这不好不坏的称呼。

罢了,既然现在走的就是教父的路子,倒不如痛痛快快地接下这个称号,把教父的架子端起来,免得以后被别人捷足先登。

想到此处,樊千秋在榻上坐得端正了一些,嘴角不由自主地耷拉了下去,脸上表情自然而然地威严了几分。

“邱广汉,你且起来吧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aishu55.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