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107章 反对的不是科举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第107章反对的不是科举

“哼,我也知道杨宪那小子没有别的意思,不然你以为换了其他人我还会是这个反应吗。”朱元璋冷哼道。

他看着朱标,原本以为自己的这个好大儿,已经磨炼够了。

如今看来,还远远不够。

起码在帝王心术这一点上,还需修炼。

对于朱元璋这些帝王来说,朝廷能人志士不能少,可也不能多。

比如像杨宪这样的人才。

朝廷上有这么一个杨宪,那是大明幸事。

有十个杨宪,大明疆域够大,也是好事。

可要是大明王朝有一百个杨宪这样的人,朱元璋认为自己就该头疼了。

在朱元璋看来,这样的聪明人一多,朝廷必乱。

首先内斗就无可避免,如果是庸才造成的破坏力还不明显,可这些聪明人就难说了,指不定搞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到时候朝堂动荡,甚至整个天下都会发生动荡。

对于朱元璋来说,科举取士,他宁愿要一群忠心的庸才,也不能要一群思想活跃的聪明人。

因为越有思想,越有本事的臣子,也就代表着越难控制。

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刘基,刘伯温。

在朱元璋看来,刘伯温这个人,表面上看上去平静、心细。

其实里头啊,心高气傲着呢。

他是敬畏咱,但却不亲近咱。

这也是为什么刘伯温开国后,只被授封一个三等爵位的原因。

当然这对刘伯温来说,也是好事,他正乐于如此。

可这样的臣子,他朱元璋都只能做到这个地步,更何况是之后的皇帝呢?

像刘伯温这种只是骨子里看不起上位的人还好说,朱元璋最怕的还是那种有野心的聪明人。

他能够降服得了这些豺狼虎豹,朱标能够降服得了,可再往后,比如到了雄英这一代,还能对付的了吗?

如果一群既聪明又有野心的官员,结党营私,到时候文官们直接做大。

相权与皇权本就是一堆相生相克的冤家。

既然不能废除,那就削弱相权。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会出台一些限制相权的制度,相权与皇权漫长的拉锯战,延续了上千年之久。

朱元璋最怕的就是,自己后人权力被架空。

如果满朝都是平庸之辈,那么这个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毕竟,从只知道忠心的庸碌之辈手里夺权,可比从那些满是野心的聪明人手中夺权要容易得多。

太和殿内。

朱元璋继续向朱标传授着他的帝王心术。

历史上大多数皇帝,都是喜欢忠臣多过能臣的。

这个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中庸思想也有关系。

不过分优秀,也不至于太差,能够在自己掌握之中,忠心于自己的大臣,对于这些帝王来说才是完美的臣子。

可事实上,从四书五经内选拔出来的人才,真就能做到永远忠心大明吗。

要是朱元璋知道,他大明朝后期能选出“水太凉”的这种官员,非得气死不可。

这个没有骨头的家伙,正是明万历三十八年进士第三。

所谓人心善变。

八股取士虽然将考试内容规定在四书五经,将文人的思想禁锢。可这些读书人,哪怕是读再多的四书五经,难道他们就真的能如儒家推崇的圣人一样了吗?

在他们入朝为官后,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权力后,由于之前压抑的太过,有时候,反而会变得更加扭曲。

后世,在一些人看来,大明就是亡于那群读书人手中的。

八股取士,选取的官员,按杨宪的话,说一句难听的,除了会四书五经外,根本就是废物。

不过朱标心中清楚的知道,自己此时是无法从这个方面说服他的父亲的,想起离开前杨宪和他说的一番话。

朱标在脑海里整理了一下思路,开口说道:“父皇,你讲的这一切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没有外敌。”

“你试想一下,如果面对外敌入侵,满朝文武皆是庸碌之辈,到时候这一行为就不是什么江山永固了,而是灭种亡国!”

朱标的话,对于朱元璋来说如同一道晴天霹雳。

外敌入侵?

不过他又想了想,大明如今最大的外敌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aishu55.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