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109章 畜力轨道公共运输系统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第109章畜力轨道公共运输系统

看到朱标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杨宪轻笑一声,开口道:“殿下,也不用过于思虑。所有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能够完成的,按照你之前所讲,原本预定的大明第一次恩科是定在来年开春。”

“时间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分门别类有些来不及了。因此这次科举,可以先选一些政务型的综合性人才,以策论取士,唐朝便有,这样一来,那些儒生们的反应也不会太过激烈。当然所有策论选题,都要脚踏实地,切实关系民生实事。”

“之后,你可以让陛下在殿试上,向全天下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科举改革,量才为用的决心。”

朱标听了杨宪的话,这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他接下来又是拉着杨宪讨论了一番,科举改革的一些具体细节,这一聊就又是大半天。

回京后。

朱标和朱元璋又是将杨宪说的那一番话,讲了一遍,爷俩一合计,总算把科举这事给定了下来。

科举这事定下来之后。

为了迎接来年开春的科举,彰显大明求贤若渴的决心,朱元璋决定花重金,重新翻修国子学。

这个美差,最后落到了工部营造司马南山的头上。

科举的事情先放在一边。

扬州。

那天朱标在临走前,吐槽了一下,他整日在京城、扬州来回有多么不容易,问杨宪京扬公路什么时候能够修好。

诚然,在朱标看来,只要京扬公路修好了,路变平整了,那么他往返京城、扬州的时间,将会大大缩短。

不过杨宪心中清楚,虽然这么做确实能够起到提速的作用。

不过无法产生质变。

因为代步工具没变,还是骑马。

杨宪心里不由琢磨着,是不是需要发展一下交通工具。

如今的技术积累,距离工业革命还有一段距离。

因此杨宪所能选择的交通工具有限。

他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便是自行车。

根据明朝目前所拥有的材料,好像能够造出一辆想象中的自行车来。

不过再仔细一想,杨宪便否定了。

如果造出来的标准是能骑。

先不考虑寿命有多长久,骑上去能绕着扬州府衙转一圈就算胜利,那么能做到。

车身方面最简单,可以用铁,或者再直接一点,直接木条楔钉子。

虽然寒碜了点,一点也不像现代自行车,但是好歹“具备现代自行车功能”,也算过关。

接下来搞车轮和轮胎。

轮胎不用想了,明朝没有橡胶,即便同时代美洲大陆,有橡胶树,可直接从系统将橡胶兑换出来。

可从天然橡胶变成最后的轮胎,需要经过复杂的密炼。

那么暂时把轮胎放到一旁,直接用车轮,也不是不行。

用的材料也是木头。

这样一来整体由木头构造的自行车总算完成了,有沥青公路的前提,避震差点也能接受。

接下来才是难点所在。

车链条。

这个就有点太难为古人了,古代没有冲压机,只能人力锻打加工,再厉害的铁匠,估计也不能敲出几百个同样的小钢片啊。

即便是工匠一截一截打金银首饰一样,把链条做出来,也容易折。

链条也不算彻底无解,可以改成轮绳传动。

轮绳传动一样没问题,只要弹力绷紧点儿。

古代没有胶皮,可以用牛筋代替。

只有最后一个难题,那就是轴承。

这个以目前来说,基本无解,别看这小玩意儿远离简单,用铁珠滚动的摩擦代替滑动摩擦,省力。

做起来好像也很简单的样子,大铁圈套小铁圈,中间再来一圈钢珠。

可事实上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轴承对加工要求超级高,洋务运动之后,我国才搞得出来。

要知道那个时候,北洋水师已经可以造军舰了。

当然了,有系统在,这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

杨宪甚至可以直接从系统兑换一辆自行车出来,只是所需要的功绩点多少问题而已,可无法量产,无法推广,这一切都没有意义。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aishu55.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