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128章 税制改革!(第三更)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第128章税制改革!(第三更)

皇宫,御书房。

李进此刻内心有些忐忑,他实在猜不出朱元璋突然单独召见他的原因。

难道就因为他是此次恩科的状元吗?

李进摇了摇头,排除脑海里的杂念。

想不通,就干脆不想了。

“臣李进,拜见陛下,太子殿下。”李进行礼道。

“来了啊。”朱元璋抬起头,挥了挥手中的纸,开口道。“免礼吧,不用这么拘束。”

一旁朱标也是面带微笑地看着李进。

看到这个情况,李进心里就越发忐忑了。

整个大明权力最大的两个人,对自己如此和颜悦色,他心中清楚,这份待遇,可不是一个小小的状元能够拥有的。

“太子,还是你来说吧。”朱元璋开口道。

朱标点了点头,看着李进,笑道:“李卿你在会试上,有关‘如何快速让国库充盈’这问题的回答,无论是李相还是刘中丞都是赞不绝口。当然你的回答,同样也让我和陛下眼前一亮,今天召伱过来,就是好好聊一聊,你在考卷上所讲的均田均粮策论。”

这也是为什么李进当初会试会被取为头名会元的最主要原因,因为提高国库收入,刻不容缓。

原来是因为这个。

听完朱标的话,李进这才松了一口气。

他先是分别朝着朱元璋还有朱标,郑重行了一个礼,这才开口道:“大明新立,再加上各种天灾人祸,致使国家穷困不堪。要想国库充盈,臣觉得首当其冲,要改的便是咱大明朝的税制。”

李进此刻的讲法,和他恩科会试答卷上写的一样。

开篇便是税制改革!

这也是为什么,他的考卷能够从众多考生考卷之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大明相对于两宋,国土面积倍增,而且增了不止一倍。

在地位上也从两宋向辽金称臣,变成了大明王朝的东亚各国的宗主国,人口总数也在1.5亿以上,远超两宋时期。

看上面的对比,明朝的财政收入应该远高于两宋时期才对,但实际上根据两朝当时的米价核算,两宋的财政收入达到了明朝的数倍。

这也是朱标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原因。

“咱大明的税制比较复杂,现在有匠役税、田赋、徭役、矿税、关税等等。其中税收最主要的来源是田赋,即对待田赋,按亩征收,南北不同,通常是夏秋两季征收。”李进开口说道。

这点朱元璋和朱标自然知道,他们要听的不是这个。

李进继续开口说道:“天下田地分官田和民田两种,其中官田税重数倍于民田。”

民初时,官田税重到什么程度?

哪怕风调雨顺,租种官田的老百姓辛苦忙一年,交完租税后,所剩不过半年的口粮而已。

老百姓卖儿鬻女尚不能生存,自然会出现逃亡抛荒的情况。

官田被抛荒,朝廷自然也就没有税收。

李进开口道:“陛下、殿下,因此臣以为降低官田赋税,刻不容缓。如果单纯只为充盈国库,而一味加大官田税赋,无异于是杀鸡取卵。”

官田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官府,官府将土地租给农民,官府除了正常赋税外,国家还会额外征收地租。那么,由于官田的地租和田赋两者合二为一,因此官田赋税较之于其他形式的田税,才会重这么多。

“那么民田呢?”朱标开口问道。

李进答道:“民田的情况也不乐观,虽然民田仅十税一,负担轻很多。可如今已经出现大户兼并土地的迹象,而且这个情形有往愈演愈烈的趋势方向发展。大户们自有各种方法逃避税赋,“逃田”、“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等等无所不用其极,官府一样收不上税来。”

“陛下不信的话,可以派人去凤阳府老家看看那边的现状,如今良田已经都被淮西勋贵给占了。我叔叔回老家,也只能耕种劣田,怕是连吃饱饭都难。”

这次科举,推行了政审制度。<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aishu55.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