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168章 大明军工厂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第168章大明军工厂

由于火铳在元末战争中显示了较大的优越性,朱元璋就是火铳的受益者。

因此朱元璋对于火铳同样十分重视。

耳濡目染下,朱标同样如此。

因此在听了杨宪的想法后,朱标开口道:“杨卿,是准备改进火铳吗?”

建国之后,朱元璋最想做的其中一件事,就是把元代创制的初级火铳加以改良。在原时空,这件事不仅他在做,他的继位者朱老四也在做,甚至比他做的还要好。

困扰朱元璋、朱棣他们的问题,对于杨宪来说,却是很简单。

在他看来,火铳可以改进的地方也很多。

首先便是外形的改进,前膛由直筒改为由筒口到药室逐渐增大的形状,即药室壁加厚,使设计更加合理,也更加科学。

其二是增加了火门盖,使其更加安全、可靠,利于作战。

其三是增配了装药匙,使药量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避免了药多或少带来的危险。

最后是增加了“木马子”,用以压实火药,增加爆发力,增大射程。

总之,就是在火铳的制造和使用上,更加规范、合理和科学。

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没有系统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系统,杨宪会这么做。

可如今有了系统加持,杨宪要做的不是火器改良,而是打算直接掀起一场热武器的变革。

火铳再怎么改良,还是火铳。

杨宪要做的是跳出火门枪,直接打造属于大明的精英级别燧发枪。

其中难题之一的火药问题,早在两年前,便已经解决。如今城外的,扬州火药厂到现在都还在正常运作。

需要做的只是生产火药颗粒而已。

这一次,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杨宪准备直接打造一个军工基地。

他手中别的不多,就是地多。

当时接手扬州时,就是一座荒城,很多无主之地,自然被顺理成章收归国有。

杨宪在原本火药厂的山头附近,直接又是圈了两座山。

将这一整块区域,划为军工重地,四周拉起警戒线,12个时辰轮流派人值守。

除了火药外,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枪械部分。

杨宪为此,直接成立了一个机械工厂。

最难的问题,枪械设计图,已经由系统帮忙解决了。

虽然燧发枪的设计图属于超越这个时代的设计,可毕竟不算太离谱,属于火门枪的演变,因此所需功绩点还在可接受范围内。

对于如今的杨宪来说,这点功绩点,洒洒水而已。

杨宪剩下要做的就是制定标准化生产规范,为了以后,必须打造出一条标准的流水生产线来。

因此手工车床、镗床、磨床、钻床等工业母机必不可少。

整件事做起来还是有难度在的。

等到最后结果出来。

在外面那些不知情的人看来,杨宪只是创造发明了新型的枪支。

在朱标这些知道内情的人眼中,杨宪是在进行火器改革。

只有杨宪自己知道,他现在在做的事情,等于是为不久将来将要到来的工业革命的一次预演。

杨宪看着朱标,开口道:“新型的步枪研发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研发成功,我这边一时间也无法给出具体时间。”

朱标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杨宪接着开口道:“因此为了应对,草原方面随时有可能再次发生的掠边行为。殿下,我建议重新修建,加固北方边地城墙。”

“重新修建城墙?”朱标开口疑惑道。

杨宪点了点头,开口道:“修建城墙。”

城墙,尤其是边防重地的城墙,自然是修得越高越好。

可在古代,城墙最高不过修建到10米左右,其中很大程度是因为受限于古代科技与营建技术水平限制。

我国古代的城墙,大多为砖木结构,因材料上的局限性,决定了城墙修建不会特别高。夯土城墙的两面再包上一层大城砖,城墙砖用白灰浆砌筑。

古城墙墙面很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aishu55.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