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174章 加封太傅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第174章加封太傅

新税的威力,让朱元璋龙颜大悦。

有钱好办事,对于个人、家庭如此,对于一个国家同样如此。

都说钱能够撑起一个男人的脊梁,有钱同样能够撑起国家的繁荣、兴盛。

第二日,朱标按照原定计划带着朱元璋的嘉奖圣旨,乘坐着早晨第一班轨道列车前往扬州。

因为赋税改革的功绩,杨宪直接被加封为太傅,领正一品衔。

太傅虽然没有具体管辖范围,仅仅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

可位列三公,几乎已经是身为臣子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了,仅次于太师。

三公首位的太师,一般而言,文官生前是不会被授予这个职务,只有死后皇帝才会赠予。

纵观整个明朝历史,那些能够被生前封为太师的人,只有十个人。

洪武年间,只有一个,那就是中书省左丞相李善长。要知道朱元璋打天下功劳最大的武将是徐达,功劳最大的文臣就要数李善长了。

因此可以说,杨宪如今领这个太傅衔,已经是极尽殊荣了。

到时候消息传开后,朝野之上,肯定也会引起不小的议论。

要知道杨宪正式进入众人的视野之中这才几年啊,之前在朱元璋北巡扬州前,他还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翰林,要不是刘伯温提携,特意带着他一起参加那次北巡。

哪里还有接下来这么多事情。

杨宪本就有一个侯爵,而且还是大明神侯这样的封号。

再加上正一品的太傅职衔。

在外人看来,无论是爵位,还是官职,杨宪这个学生,如今都已经大大超越了他的老师刘伯温。

虽然其人还在地方扬州为官,可声势却是已经直逼端坐在中书省的李善长了。

在宣读完嘉奖的圣旨后,朱标没忘了此行扬州最大的目的,他首先是和杨宪讲了这次江南诸道赋税情况,等杨宪消化完消息后,这才接着开口说道:“杨卿,不知对于新的税制,朝廷方面还有什么要注意的。”

如今如此大好局面,朱元璋和朱标自然想维持住。

他们可不想今年的赋税只是昙花一现的光景。

杨宪在听了江南诸道上交的税赋情况后,嘴角微微扬起,与他预估的差不多。

而且他相信这还只是一个开始,日后大明每年的赋税收入一定会年年增高,因为有他在,大明接下几年注定将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至于朱标所讲的注意事项。

杨宪沉思了一会儿,还真想到一点,开口道:“新的税制,确实存在一些漏洞,所幸突然施行,也算打了江南诸道的乡绅豪族一个措手不及,让他们根本没时间反应,因此这次江南诸道的夏税工作中这个问题并未暴露。可随着时间推移,这条漏洞,他们是一定会发现的。”

“还真有漏洞?”朱标有些吃惊道。

在他看来杨宪提出的这个新税税制,已经是完美的存在,他这次来扬州,也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为了的是确保那个万一不会发生,哪曾想到竟然还真有漏洞。

“杨卿快和我说说。”

朱标实在是好奇,如此完美的税制,还能有什么破绽。

无论是他自己,还是朱元璋,都没能发觉。

“粮价。”杨宪开口说了两个字。

“粮价?”朱标下意识重复了一遍,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可他很快是想到了什么,脸色开始变得难看起来。“杨卿你说的难道是.”

不愧是朱标,一点就通。

杨宪看着朱标,点了点头,开口道:“就是太子殿下所想的那样。由于如今新税统一收取银钱,百姓们需要先卖出多余的粮食换钱。可这个时候,如果有商人肆意压低收购粮价,便等于是变相盘剥。”

这样一来,对于百姓来说,还不如税收直接收粮。

“杨卿既然能够看出问题所在,那么可有应对解决之法?”朱标开口问道。

杨宪点了点头,开口回道:“自然是有的,首先官府得定下一个最低收购粮价,用来约束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aishu55.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