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182章 欺天了(4k)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第182章欺天了(4k)

出了药铺后。

马车上。

“父皇,这就是传统旧税制的弊端,地方肆意征收各种苛捐杂税,长此以往,民心必失。”朱标开口道。

朱元璋面沉如水。

不仅如此,他原本以为夏税,除江南地区外的各地今年突然交出亮眼成绩单,是由于清丈田亩取得功绩的缘故。可现在看来事实显然不是如此。

朱元璋准备以江南商人的身份,与当地士绅富户接触。

做戏做全套,来的时候,随行本就有带着一批无垢琉璃器物。

一日后。

城内大户,范府。

范德彪看着手中的无垢琉璃器,两眼放光,赞不绝口。

“这种品质的琉璃器,也就只有你们江南地区有了。”

朱元璋故意叹了一口气,道:“这又如何,江南地区也是第一个施行新税制的地方,今年可是多交了不少钱,还是范兄你们日子过得舒服啊。”

“舒服?”范德彪一听这个就来气,他放下手中的琉璃瓶,开口道。“我还不如直接用新税制交税呢?”

“这又是什么原因?”

“这事也就不瞒洪老哥了,毕竟很多地方都这样,官府衙门为了税收成绩漂亮,逼着我们捐献钱粮。”范德彪咬牙道。

“还有这事?”

范德彪接着将他所知道的事情和朱元璋全讲了一遍,嘴里将官府衙门骂了个遍。

而朱元璋这才明白原来夏税如此漂亮,很大一部分程度竟然来自他们这些士绅的捐献。

到了这一步,接下来也就不用再看了。

出了范府。

“父皇。”

朱棣刚想开口说些什么,却是被一旁的朱标伸手打断。

最懂朱元璋心思的朱标,明白他父皇这次是真的动怒了,这个时候最好谁也不要打扰他。

“我们回京,毛骧你带人留下来调查剩下的事情。”朱元璋沉声道。

“是,主子。”

半月后。

京城。

五更天,早朝。

奉天殿前。

群臣依据品级排列好队列。

“李相,这次秋税各地区交出的成绩单,比夏税还要来得漂亮。”

胡惟庸低声汇报道:“淮西兄弟们,已经联名上书,请求延缓新政实施。”

李善长不着痕迹点了点头。

事实上不仅仅是淮西勋贵,浙东党那边同样有人在做相同的事情,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绕开了刘伯温。

随着杨宪地位一日日拔高,浙东党那边情势也变得微妙起来。

刘伯温性子本就清高,说是领头人,可实际上掌控力并没有那么强。

再加上他名义上的学生杨宪,这些年一系列的改革,都是在对着读书人下刀。

以宋濂为首的那些儒生,早就心有不满了。

不然你以为,单凭淮西一党,能够直接将今年秋税拉到如今这个地步吗,这其中同样有浙东党的一份力。

在浙东党看来,新税制官绅一体纳税,等于是说砍掉了他们读书人的殊荣。

还有就是,你以为就这些淮西勋贵贪吗。

浙东一党的读书人同样贪,只是他们吃相好一些,还有贪的东西不一样而已。

就像嘉靖年间严党和清流党。

都说严嵩父子巨贪。

可清流党那些所谓清流们胃口未必就小了。

这些日子刘伯温刚才直接告病在家,眼不见心不烦。

“开朝!”

太监唱喝声从大殿内响起,奉天殿大门缓缓开启。

众大臣整理好仪容,鱼贯进入大殿。

大殿之上,朱元璋已经高居龙座之上,俯视着众大臣。

“天辅有德!”

“海宇咸宁!”

“圣躬万福!”

群臣三呼。

朱元璋微微抬手。

“诸卿平身!”

“谢万岁!”

礼毕后。

先是按照流程,讨论了一些不痛不痒的事情。

可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没有在上头。

无论是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还是站在殿下的群臣。

“今年全国各地秋粮征收的很漂亮啊。”朱元璋忽然开口道。

大殿上,所有人精神为之一振。

正戏终于登场了。

“一切都有赖陛下制定的清丈田亩之功。”李善长站出来,躬身开口道。

“哦,这么说还是咱的功劳。”朱元璋笑了。

众大臣也笑了,纷纷站出来歌功颂德。

朱元璋笑着将这些人一一记下,忽然话锋一转道:“可有些人却不这么认为。”

“来人,带范德彪一干人等带上来。”

话音刚落。

殿外,早已等候多时的大内侍卫将范德彪一干人带到奉天殿上。

范德彪是谁?

大臣们面面相觑,显然都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也不知道朱元璋在这个时候将他们带上大殿的原因。

只有李善长察觉到了一丝不妙。

跪在大殿下的范德彪一行人,同样不知道原因。

自己在家小日子过得好好的,突然就被这些侍卫闯进家中,然后带到了京城。

他们不过只是地方上的小士绅,哪里见过这种阵仗。

当即跪伏在地,瑟瑟发抖。

朱元璋见众人疑惑,先是简单介绍了一下范德彪他们的身份。

李善长、胡惟庸他们这些人,心思敏锐的人,脸色已经开始变了。

“范德彪,朕听说,夏秋两次赋税,官府衙门的人逼着你们捐献了,可有此事?”朱元璋开口问道。

“没有,绝对没有!”

范德彪他们趴在地上,根本不敢抬头,毕竟是士绅,懂些规矩,知道有一条罪名叫平民仰面视君,有意刺王杀驾,这可是死罪!

只是范德彪总觉得皇上的声音,有些熟悉,好像在哪里听过。

不应该啊,自己从未来过京城啊。

就算来了京城,也不可能见到皇上啊。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

“我怎么听说不是这样?”朱元璋气定神闲道。

范德彪他们都快要哭了。

这可是在奉天殿,他们能说实话吗。

在场的都是些什么人,都是他们所在县、府官员的老大的老大。

但凡把实话说出来,他们下半辈子也别想好好活了。

“皇上,我等都是自愿的,朝廷征战需要粮草,天下百姓需要吃饭,前两年又刚发生了大灾,正是朝廷艰难之际,我等捐助粮草,捐助钱粮,理所应当!理所应当!”

听了范德彪的话后。

李善长等一众大臣的脸色才总算好看了一些。

“当真如此?”朱元璋脸上露出了不置可否的笑容,看着李善长,开口道。“善长啊,你们中书省可知道此事?”

李善长赶忙回道:“回禀皇上,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中书省只负责归整户部提交的税收奏报,至于各地州府具体收税过程,我确实不知情。”

李善长顿了顿接着开口道:“是臣的疏忽。”

“最好是疏忽。”朱元璋笑了笑,从身旁拿出一堆奏折,抬了抬手。“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有人为了对抗新政,这才让这些地方士绅捐钱捐粮的。”

朱元璋低头,扫了一眼众大臣。

大臣们顿时一个个满头大汗。

朱元璋笑了,打开其中一本奏折,开始大声念出上头联名上书大臣的名字。

“李善长、陆仲亨、费聚.”

“宋濂、吕昶.”

每念到一个名字,被念到名字的大臣就如遭雷击一般,脸色也跟着白上一分。

朱元璋刚才扣的罪名可是对抗新政,他们哪里刚吱声,这可是死罪啊。

跪在地上的范德彪,这时候忽然福灵心至,大声开口道:“皇上,我等捐助实在是出于一腔热血,与其他任何事情都没有关系。”

大殿上,一众大臣因祸得福,这才有了喘息的机会。

李善长这边已经决定断尾求生了。

在他看来,如今不可能再让新政延缓了。

因为他们上书的理由,再也站不住脚了,无论范德彪他们这些士绅富户们是否出于自愿捐献,可有一个事实已经不会改变。

那就是旧税税收的钱粮,远没有交上去的成绩单这么好看。

李善长在心中酝酿了一下说辞,正准备开口。

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先开口了。

只见朱元璋笑着说道:“范兄,你当时可不是这样说的。你说的是,那些废物狗官除了逼你们捐献外,什么事都干不好。”

“范兄”两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aishu55.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