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196章 征讨云南(4k)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第196章征讨云南(4k)

“蒙王殿下,是想询问如何治理漠北草原?”杨宪看了朱棣一眼,开口问道。

虽然距离朱棣就藩还有几年时间,可这些知识,提早了解终究是没错的。

朱棣点了点头,开口道:“正是。”

杨宪开口笑道:“具体的大方针策略,我与皇上汇报过。毕竟事关蒙古人的归附,是国策。”

“不过有些事情,殿下这边可以提早落实。”

“还请杨国公教我。”朱棣诚心请教道。

杨宪开口道:“殿下这边需要找一批精通畜牧经营的人才,提前在漠北草原那边设立牧场。以后将不再有逐水草而居的牧民。所有畜牧都将在咱们设立好的牧场内进行。因此牧草种植,同样是重中之重。”

“随着这一个个国营牧场建立,大批的牧民,便有了家。他们不用再过原本漂泊不定的生活,只需要安心工作,便能够换来充足的食物、食盐、布匹以及酒。”

“其次就是元人的教化,那边需要设立大量的学校。小学尤为重要,所有元人的孩子,强制进入小学学习汉语汉字汉文化。这样一来,新一代的草原人会打从心里认可自己是大明国民的身份。三代以后,蒙古人的汉化以及认同归属问题便能够彻底解决。”

“当然了,成年学校也必不可少,各大牧场内部就可以开设相关的讲堂。所以有关这方面的人才,殿下也可以提早谋划了。”

“最后便是城市规划,虽然漠北草原地形特殊,可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如今漠北草原只有寥寥几座城,是完全不够的,选址建城这些问题,就涉及专业性领域,一时半会儿也讲不清。”

“殿下想办法提前为做好这三件事做好谋划就行。”

至于其他的强制蒙汉通婚,这些国策,等到辽东和云南北元残存势力彻底消灭后,朝廷方面就会立马推动。

这些事情,完全用不着朱棣担心。

对于漠北草原,朱棣的目光不应该放在眼前两三年,而是应该放在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后。

朱棣之后要拉着杨宪问了一下午,只觉得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在离开前,朱棣看到杨宪书桌上的书稿,脸上露出了好奇的神情,开口问道:“杨国公,这是……”

杨宪顺着朱棣的视线看去,脸上露出了笑容,开口道:“这是一本小说的书稿《三国演义》。”

“小说?三国?”朱棣接着开口问道。“是写有关三国那段历史事情的故事吗?”

杨宪点了点头,开口道:“殿下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拿回去看一下。”

反正这份书稿并非原稿,杨宪想要看让商行接着印刷就是了。

“那就多谢了。”朱棣拿起小说书稿,和杨宪告别。

这几年他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要当好一个藩王,可不是仅仅会打仗就足够了。

就在杨宪在扬州过着悠闲日子的时候。

京城,朝廷那边却因为出征讨伐辽东和云南的名额,打破了脑袋。

可以说是人人奋勇。

漠北草原一战,杨宪直接封了国公,四皇子朱棣则是封了亲王。

无论对于那些武将还是皇子们,这个诱惑都实在是太大了。

而且在新的分封制度下,皇子们想要受封,那就必须要走这一步。

在他们看来,北元已经被灭国,剩下辽东和云南那都是属于秋后的蚂蚱。

再加上他们如今也知道了大明的新式武器洪武步枪。

在有些人眼里,有这样的兵器在,闭着眼睛平推都能把辽东、云南拿下。

他们认为杨宪不过是占了洪武步枪的便宜而已,却不想想,这洪武步枪是谁发明制造出来的。

回到京城后。

朱棣立马就开始着手,按照杨宪说的去做准备,忙了一天晚上回到王府里。

这才得了空,翻开了《三国演义》的小说书稿。

一页接着一页。

朱棣发现自己好似根本停不下来。

很快便是被东汉末年,刘关张三兄弟初次相遇后,为了光复汉室,桃园三结义的情节给吸引住了。

这种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

这种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豪情。

看得朱棣是热血沸腾。

小说里的故事完全写到了他的心坎里。

虽然这本书里头很多故事情节,与他之前读过的史书不相符。

可这毕竟只是小说。

里面跌宕起伏的情节,特别是那些宏大的战争场景,只有真正经历过沙场的人,才能够体会得到。

不知不觉间,竟然就看到了深夜。

朱棣不仅不觉得累,反而是越看越兴奋。

明记书肆之前出过一本《红楼梦》,朱棣也看过,当时只是翻看了几眼,便是随意将其丢到了一旁。

在他看来这种脂粉气如此重的书,没甚意思。

朱棣这辈子的志向是在沙场,很显然《三国演义》对上他胃口了。

董卓篡权,各地诸侯联合起来讨伐董卓,形成十八路诸侯联军之时,看得只叫人热血沸腾。

朱棣恨不得扛着他心爱的洪武步枪,亲赴前线,一枪将董贼的脑袋瓜子给崩开。

一直到第二天,天空微亮,鱼肚泛白。

该到上早朝的时候。

朱棣这才猛然回过神来,像极了作者菌学生时代在宿舍躲被窝熬夜看了一宿小说的情况,那个时候斗破刚出,正是网文的黄金时代。

朱棣赶忙让下人们进来帮忙收拾朝服,然后就这样直接顶着个熊猫眼,上朝去了。

奉天殿外。

群臣早就依据品级排列好队列。

“蒙王殿下!”

“拜见蒙王殿下!”

见到朱棣,台阶两侧的官员纷纷给朱棣请安,朱棣强撑着精神,一一回礼,有些恍惚地走到殿门口。

殿门口最前排,站着的是几位皇子。

“老四,怎么了,昨晚没休息好吗?气色这么难看。”朱标伸手拍了拍朱棣的肩膀,关心道。

“见过大哥。”

“见过二哥、三哥。”

朱棣抬起头看着众兄弟关心的目光,尴尬道:“没事,刚从漠北回来,还有些不适应,习惯半夜惊醒。过段时间就好了。”

总不好说他堂堂一个亲王,是因为通宵看一个话本小说,而导致没休息好吧。

“等会儿,我让张御医去你府上看看,给开一些安神的药。”朱标动作语气,尽是大哥对弟弟的关切。

即便他这个弟弟如今已经成了亲王,可就算朱棣日后成了雄踞一方的藩王,在朱标眼中仍旧是那个永远没长大的弟弟。

“开朝!”

太监唱喝声从殿内响起时,奉天殿大门开启。

在朱标的带领下,所有人鱼贯而入。

大殿上。

淮西武将们,一个个脸上均是露出期待的神色。

因为他们知道,朱元璋将在此次朝会上,宣布出征云南和辽东的人选了。

朱元璋看着殿下众人。

他这帮子老兄弟们心中在想些什么,朱元璋再清楚不过。

“任命沐英为征南将军,朱棡为副将出征云南。”

对于这个旨意,那一众淮西将领显然是不满的,可却没人开口。

因为这旨意合情合理,挑不出丝毫毛病。

沐英确实有这个资格,他年少从军,元至正二十二年,年仅十八岁的沐英便已经担当军事要任,先是当朱元璋的帐前都尉,后来又被提拔为指挥使,守江西重镇广信。

之后又是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役无数。

大明建国后,洪武三年。

沐英被授镇国将军,任大都督府佥事,次年升大都督府同知。

要知道大都督府是明初军事中枢,掌天下兵马,天下初定府中积务繁积。沐英年纪虽轻,聪明敏悟,处事果断,解决问题明快,毫无遗漏。

徐达、邓愈这些老前辈,对他都是赞不绝口。

其余人眼红也没用,沐英根脚硬的很。

可也正因为如此,有人才会心生不满。

可旨意已下。

因此众人只能眼巴巴盯着,征讨辽东的名额了。

可一直等到散朝,朱元璋都没有宣布征讨辽东的事宜。

让一众淮西将领,空欢喜一场,脸上满是失望之色,有些甚至是不满。

散朝后。

朱元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aishu55.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