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208章 莫名就被大儒记恨上了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第208章莫名就被大儒记恨上了

京城。

皇城,东宫。

“老师怎么来了?”朱标看着宋濂开口问道。

宋濂如今年纪已经很大了,身上职务也卸得七七八八,如今只保留了翰林侍讲学士,给那些翰林编修们当老师,主修国史。

前两年刚完成了元史的修订。

近几年已经很少来东宫了,因此朱标这才会露出疑惑的神情。

宋濂躬身行礼道:“老臣见过太子殿下。”

“老师无须多礼,快起身。”朱标上前一步,伸手亲自将宋濂扶了起来。

宋濂起身,看着朱标,开口道:“不知太子殿下对于十二皇子的事情,是否知晓。”

“老师指的是?”

“按王夫子所言,十二皇子殿下已经半月有余没有去大本营听他讲经了,整日只知道在兵仗局钻研那些奇淫巧技。老臣并不是说奇淫巧技全然无用,可对于一个皇子来说,这就不该是他该学的。”

在宋濂看来,一个皇子去学这些奇淫巧技,皇家的威严和体面还要不要了?

朱标并未直接反驳宋濂的话,而是反问道:“老师,您觉得皇子们求学的意义,是为了让百姓们过得更好吗?”

宋濂点了点头,开口道:“自然,皇上既然已经制定了宗亲制,皇子们就藩只是时间问题,对于其藩属百姓而言,藩王就是天。所以现在这些年轻皇子们还在求学的阶段,就尤为重要。”

宋濂似是看出了朱标这一问的目的,接着开口道:“奇淫巧技或许能够造福一些百姓,可终究是小道,它所能造成的影响是小的。皇子们真正该学的是五经这些真正的大道。”

朱标摇了摇头,开口道:“老师口中的奇淫巧技从来就不是什么小道,它不止能够造福一个藩属,更是能造福全天下的百姓。杨卿轨道列车的发明就是最好的证明,不仅带来了交通的便利,降低了人、物运输的成本,更是这次北伐漠北大获成功的最重要原因。这种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他发明制造的新型火器,军用的望远镜等等,可以说每一样老师口中的小道,都在改变整个国家。”

“因此学生认为,只要是能够造福百姓的,那就都是大道。”

听了朱标的话,宋濂愣了一下,抬起头看着朱标,好似第一次认识眼前的这个学生。

从前的朱标,绝对不会像今天这样直接反驳他说的话。

宋濂实在是想不到,自己教出来的学生,有一天会替奇技淫巧说话。

“无论太子殿下如何说,可那始终是奇技淫巧。”宋濂说这话的时候,胡子都在颤抖。

在古代,对于科学技术,往往都会被冠以奇技淫巧的称谓,由此便可以看出,他们对于科学技术的抵制与轻鄙。

因为古人特别强调人自身的训练,而不屑对外物的依赖。

因此在漫长的历史中,科学技术一直处于被打压的地位,只有在唐宋时期,因为宽松的政治与社会环境,这才得以喘息。而这两个时代,正是各种科学技术百花齐放的时候。

可好景不长,到了明朝又重新回去了。

一直到了清朝,达到了顶峰。

当时满清统治者对思想的全方面禁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科学技术自然也在其中之列,清代编撰的《四库全书》中除了收录一些农家、医家和天文之类的科技著作之外,将其他科技一概排斥。

也正是这个时期,这才导致了我国近代科学的萌芽被扼杀在了蒙昧状态。

间接导致了,我国之后长达一百多年的屈辱史。

“杨卿说过奇技淫巧是对格物学最大的侮辱与误解,十二弟耽误大本营的课业是他的错,可在研究蒸汽机这件事上,学生认为他没有错。”朱标看着自己的老师,坚定说道。

宋濂看着眼前这个自己曾经心中最得意的学生,眼里满是不可置信。

杨宪。

自从朱标和杨宪混在一起后,一切都变了!

对于杨宪,宋濂早就看不惯了。

一个翰林出身,堂堂当朝一品大员,一个国公,却整日与那些工匠商贾为伍。

也不嫌掉身份!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aishu55.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