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260章 刘老伯,你的学生有大出息啊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第260章刘老伯,你的学生有大出息啊

杨宪一直认为,后世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源于国民的勤劳苦干。

当“勤劳致富”被人嘲笑的时候,经济发展就脱离了常识。

原因很简单,整个社会的资源和财富并没有增加,一些人一夜暴富,就意味着更多的人跌入贫困中。

后世网红经济,特别是带货网红。

就是这种模式。

因此无论是杨宪主政的扬州,还是他掌控的明记商行,一直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让劳动人民创造财富的同时,也能获得财富。

当然这里的劳动,不仅仅简单局限与体力劳动。

知识、技术.这些同样也是。

换一个词的话,或许说是用贡献二字更为贴切。

这倒是与杨宪系统的功绩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了。

原本因为逃荒来到扬州的刘勇、刘敏兄弟,经过几年的辛勤劳动,也都顺利当上了自己所在施工队的小队长,成功在扬州安了家。

虽然买的也只是城外郊区的房子。

不过比起以前的生活,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也不为过。

以前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肉食,如今在平日里也能吃到。

身上麻布衣,在今年也换成了以前乡里员外才能穿的棉布衣。

每天工作之余,还能看报纸消遣。

换在五年前,这样的生活,刘勇连想都不敢想。

刘勇看着刘伯温三人,然后将目光转向刘链,开口道:“你就是刘老伯前次提到远在京城的儿子吧,刘老伯都一大把年纪还让他出来做工,为人子女宁可自己辛苦点,多赚些钱。在京城那边混不下去没事,来扬州不会错,要是还没有找到什么合适的活,可以先去我那搬砖,勤奋些,养活一家子人完全没问题。”

忽然被刘勇一通数落埋怨,刘链一脸莫名其妙。

他爹堂堂当朝二品大员,大明开国三十六功臣,浙东派的意见领袖,哪里需要他来养啊。

他自己在工部的那个小职衔也都是靠着刘伯温的面子上,得来的。

刘伯温听后显得很开心,哈哈一笑,开口道:“多谢小勇好意了,我们今天来扬州不是来做工了。”

刘勇看向刘伯温三人手中的行李,脸上露出狐疑的神色。

刘伯温抬了抬手,笑道:“我们这是打算回老家归养了,在走之前特意来的扬州,我想和自己的学生告别。”

“原来刘老伯还是教书先生啊。”刘勇脸上露出惊讶的神情,随后便是满满的敬意,扬州的百姓最尊敬老师了。“当时我就觉得奇怪,刘老伯你细胳膊细腿的,手上也没有老茧,也不像是干苦力出身的。”

“我对扬州熟,刘老伯你要找的学生住哪儿,这会儿我也没事,我送伱们过去吧。”刘勇说着伸手接过刘伯温三人手中的行李,喊来了一辆装货的货车,亲自上马坐车夫。

刘伯温也没拒绝,就这样和刘链还有小六子坐了上去。

坐在“敞篷跑车”后头,刘伯温给前头的刘勇指着方向。

“刘老伯,你要是不回乡下的话,其实可以去城里几所学校应聘教书先生一职的,那待遇,只要应聘上,这下半辈子就不愁了。”刘勇一边架着车,一边碎碎念着。

什么只要当上扬州公立学校的教书先生,不仅薪酬高,而且就连买房都有优惠啦。

什么扬州公立学校那几个年轻教书先生,家门口的门槛都被媒婆踩烂了。

“那我可是真的可惜了,一把年纪了,不然好歹去应聘一下,我学问还可以的。”

刘伯温坐在后头,始终保持着微笑,时而笑着回应几句。

前头驾车的刘勇,驾着驾着,忽然觉得奇怪。

“刘老伯,你那学生敢情还是一个有钱人啊,再往里,可就是城里的富人区了。”

虽然觉得奇怪,不过也在清理之中。

在扬州公立学校没有出现之前,能够上得起学的家庭,多少也都是有些家底的。

可在听到刘伯温报过来的最新一次方向时,刘勇是彻底懵了。

在这扬州城,你就算再有钱,也不可能住在这里。

“刘老伯,你的学生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aishu55.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