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295章 一场不合时宜的大雨(4k)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大将军,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朱棡一刀狠狠刺穿一个还没死透的俘虏的咽喉,转头看着赶来的李文忠,不紧不慢地抽回手中的刀,平静地开口道。

李文忠脸色铁青,努力克制着怒意,沉声道:“是谁让你处决这上万名俘虏的?”

“大将军刚才离开前,不是说过,打扫战场的事情全权交给我吗?”朱棡好似并未察觉到李文忠的怒意,开口回道。

这句话确实是李文忠说的。

朱棡等于是用李文忠的话,来反驳他。

可这是一回事吗?

相当于你爸妈去旅游度假,说孩子,你长大了,在我们离开的这段时间家里的事情就全都交给你了。

好家伙,结果等到他们回来,发现家没了?!

朱棡就是明着利用了李文忠话里的漏洞,让他无可奈何。

再加上他三皇子的身份在这。

李文忠还真就不能把他如何。

如果换徐达在这,那就不一样了。

当初朱老四参军的时候,可没少被徐达收拾。

李文忠沉声道:“你为什么要杀他们?”

李文忠想要知道原因。

“一万八千名俘虏,就等于是一万八千张嘴,不杀留着,大将军你想要动用多少军粮喂饱他们?”

朱棡拿出一块布,将手中刀刃上的鲜血擦干净,接着开口道。

“我们这一次出兵的目标可不仅仅只是拿回铁岭这么简单,我们是要一举拿下开京。接下来咱们大军要跨过鸭绿江,长驱直入敌国腹地都城,谁也不知道到时候情况会如何。”

“大将军戎马半生,应该比我更加明白,战线如此拉长的情况,后勤补给根本很难供应得上。这一次可不像,之前老四打漠北那么简单,所有粮草供应都能够通过轨道列车直接从江南一直运往北京城。”

唰!

宝刀入鞘。

朱棡抬头看着李文忠,开口道:“因此咱们的粮食万分珍贵,要留着一路拿下开京,这些家伙只能死。”

李文忠是真的被朱棡这番话给震惊到了。

什么开京城?!

要知道他们这次出征,朱元璋只是说要给高丽国一个沉重的教训而已。

朱棡这边已经想着要将高丽灭国了。

在朱棡眼中,为了更好达到这个目的,杀掉这些俘虏是最好办法。

不仅仅是因为口粮。

如果留着他们的性命,无论是将他们押解回京,还是就地看押,为了防止造成二次兵变的次生灾害,都需要耗费他们如今大军的兵力。

而这正是朱棡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大明王师这一次,是肯定会渡过鸭绿江,打到高丽国本土的。

可如果按照正常发展的话,等到大明王师以摧枯拉朽之势拿下几座城池后,高丽王这边肯定就会开始求和祈降了。

到时候为了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高丽王一定会接受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以希冀平息大明的怒火。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

到时候,大明这边出于道义,在名义上就不好再做得太过。

或许就会接受对方的条件。

可在朱棡看来,即便高丽国割让一半的领土给大明,他都是绝对不会满足的。

因为朱棡心中清楚,鸭绿江对岸以后都将会是他的领土。

他可不想像老二那么没出息。

守着倭国里面那么屁点大的地方,如果把他换成朱樉,怕是早就开始动手了。

此时远在东瀛的朱樉。

却发现了一条不亚于挖掘白银矿的财路。

那就是日本女人。

朱樉要把自己的封地,打造成一个梦幻国度!

逃!

疯狂地逃!

头也不回地疯狂地逃!

先前铁岭城发生过的一切,对于李成桂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漫天的炮弹,惊天动地的爆炸,以及铺天盖地的子弹扫射。

简直就如同末世降临!

这就是大明的的军队!

这就是大明的战力吗?!

之前还曾经不解李成桂如此忌惮明军的偏将,此刻混身哆嗦得跟筛子一样:“李将军,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怎么办?

我怎么知道怎么办?!

李成桂面色阴沉,心里早已将支持主战派的崔莹骂了个狗血淋头,顺便问候了他九族。

九族里头包括他的女婿,高丽王。

拿下辽东,李成桂也不知道这些家伙的脑子里究竟都在想些什么?

北元的纳哈出经营多年都守不住。

他们高丽又凭什么会是大明的对手。

骑在马上的李成桂回头看了一眼,他们从铁岭兵败后,带着主力部队一路跑,渡过鸭绿江后,又一连跑了十多里路,这才吭哧吭哧地停了下来,这一路上显然是有不少人掉队的。

“先收拢部队再说吧。”李成桂脸色难看道。

至于收拢部队之后,又如何做,李成桂自己也不知道。

因为他已经陷入到进退两难的地步了。

往前带着部队继续和大明军队死磕,先前已经验证过了,是死路一条。

而带着部队回去,不用想,崔莹这种奸臣肯定会把罪过全都推到他身上,估计也是被处死的命。

老天爷,难道就不能给我一条生路走吗?

李成桂抬头望天,无语凝噎。

李文忠、朱棡他们征讨高丽国进行得如火如荼,时不时就有捷报传来。

朱元璋一个人在那个秘密大殿里,看着巨大的世界沙盘,满怀壮志,他拿起一枚代表大明的旗帜,眼看就要插到高丽国的国土上时。

一匹自西面而来的快马,打断了他的动作。

洪武十年。

这一年发生了一起天灾。

湖广一带今年雨水普遍过早,湖广两地的百姓被连月的大雨打了个措手不及。

连月的大雨,带来的后果是湖广各地长江支流水位暴涨。

等到湖广布政司衙门察觉时,已然来不及了。

一场大规模的洪灾随之爆发。

这匹自西面而来的快马上送的正是百里加急奏报。

奏报刚一送到京师,立马连夜将奏章送进皇宫。

长江放在后世,可是被称为黄金水道。

但是在明朝,却几乎是完全无法治理的隐患所在。

历朝历代在江面上修的那点大坝,但凡能有点用,也不至于一点用都没有。

每当大的汛期到来。

江面之上,水流湍急,且雨季漫长,沿岸各地基本就只能够听天由命。

这也怪不了他们。

朱元璋建国之后,也做了一些努力,在长江主流、以及各支流处除了加固已有的大坝外,也修建了一些新的防洪设施。

只不过期望这些来抵御洪水,却是有些强人所难了,以当时的科技水平与生产力,根本就做到。

要知道在近代,长江流域都还先后发生了1860年、1870年两次特大洪水和1931年、1935年两次大洪水,四次洪灾都十分严重。

如今水灾既然已经发生了。

那么朝廷方面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救灾。

金陵城今晚也下起了雨。

在接到湖广布政使的急报后半个时辰内,徐达、李善长、胡惟庸、以及六部九卿等一众大臣便匆匆赶往了宫禁之中。

李善长他们赶到时,朱元璋正站在书桌前仔细看着身前的河图,旁边就站着太子朱标。

听到内侍官一声声通传响起。

朱元璋面无表情,直至所有人都到齐了,他这才抬起头看着众大臣,抬了抬手让内侍官给这些大臣们一人发了一把椅子。

毕竟深更半夜的,这帮人的年纪也都大了。

对于朱元璋连夜通知他们进宫,在座这些大臣有些人心里满是疑惑,可像李善长他们几个隐隐约约能够猜到一些。

李善长看了一眼殿外的大雨,身为中书省丞相的他对于这一个多月湖广两地的雨量失常,自然早就已经注意。

他眼下只希望,陛下召见他们不会是因为他此时心中所想的这件事。

可世间之事,往往就是这样。

好的不灵,坏的灵。

“太子,让诸位大臣先看急奏吧。”朱元璋开口道。

朱标从朱元璋手中接过湖广急报,交给了李善长

李善长看后,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aishu55.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