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300章 贱籍胥吏,与倡优同籍(4k)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第300章贱籍胥吏,与倡优同籍(4k)

江南财阀,在朱元璋眼中不过就是一头头蠢笨的肥猪而已,随时可杀。

朱元璋没主动找他们麻烦,他们本来就该谢天谢地了。

没想到这些蠢笨如猪的东西现在竟然还主动将脖子伸过来。

那主动求死的架势,倒有些像那东京城的泼皮牛二。

最终落得如今抄家流放的下场,只能算是求仁得仁了。

朱元璋听着毛骧的报告,提笔将身前那份大名单上几个名字给圈了出去。

那就是读书人。

杨宪开口道:“很简单,只要不让他们就这么闲下去就成。”

一想到当时自己如果没有听宋濂的话捐出半数家产去赈灾的后果,就后怕不已。

他们既然不想捐出一半的家产,那就不用麻烦了,直接全部财产充公,由朝廷拿着这些钱去赈灾不是更好。

对于胥吏之害,朱元璋是最感同身受的。

正是知道胥吏之害,因此朱元璋开国以后,就直接将胥吏的地位贬入贱业。

哪里还有精力学其他的。

因为对他来说,这样做太浪费了。

胥吏。

据统计,在黄巢起义过程中,大概死了上千万人。

说实话,朱元璋在放眼看世界之后,老朱心里也早就不再指着这玩意儿来让大明江山永固了。

这里面各级官吏虽然都加了一点,但加的最狠的其实是下面那些真正去百姓家里征收的胥吏。

事实上,对于杨宪讲的这个法子,朱元璋是认可的。

不过既然杨宪还有一个办法,朱元璋便不急着表达态度,开口道:“杨国公,还有一个办法呢?”

可对于那些死读书的人来说,只学儒学就已经非常吃力了。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而且要知道一旦成为贱籍累计三代后才可申请脱籍,也就是三代之后才可以参加科考。

他们心里直呼侥幸。

古代的贱籍泛指的是那些不属于士、农、工、商四类职业的人群,社会地位最低,无法参加科举考试,甚至都无法与平民通婚,正常情况下一时为奴,终身为奴,想脱籍成为平民难如登天。

要知道先秦时期,“吏”就是“官”,不论官阶高低,都可指代。

因为如今儒学在科举之中的占比大幅下降,新的科举是量才取士,选取的是各种专业型人才。

还没等朱标话说完。

朱元璋一边说,一边观察着杨宪的脸色。

伸手被打都会记疼,更何况这次老朱是直接拿刀砍了。

这些人都是将宋濂的话听进去的,回去后散去大半家产,投入湖广两地灾后建设的财阀。

朱元璋没有任何遮掩,直接和杨宪讲了如今大明各地读书人的情况,以及他心中的担忧。

历史上,还有一個出名的“秀才”造反,那就是洪秀全。

皇宫,太和殿。

至于那些不想体面的,朱元璋就帮他们体面。

“如今新学已经开始全国推广了,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年,就能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时候的读书人,便能够完美贴合朝廷的取士政策。这些人自然就不会生事端。也就是说,对于朝廷来说,只要处理眼下这一批传统儒生的存量即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他们全部送到前线,人没了,问题自然也就没了。”

朱元璋皱了皱眉,开口道:“杨国公是打算给他们找活干?可这天底下,有什么活计是能够同时安置如此多的读书人。”

而且最重要的,读书人的身份还在。

牢笼志士,让天下的聪明人,全都进到科举的牢笼里,让他们钻研章句,白首穷经。这样的话,这些人就不会异想天开了,也不容易被歪门邪道所惑。在那些帝王眼中,这些读书人安定了,到时候天下即使还有人想造反,也不过是些草寇之流,成不了什么大事。

纵然是几百年后,那个从辽东杀进长城的女真人,那也是有了范文程这帮子不是人的东西,才有了跟大明逐鹿中原的本钱!

可大明开始施行科举改革后,这项功能便随之缺失。

朱元璋和杨宪几乎同时,斩钉截铁地说“不行!”

要知道他们当时这么做,可是顶了很大的压力,有家族内的,也有外部其他和他们一样同为江南的财阀豪绅士。

元朝时期由于政权性质的特殊性,使得元朝在胥吏方面的设置和唐宋时期的胥吏亦是差别不多,但区别在于元朝比唐宋更加的倚重胥吏,因为元代以异族入主中原,因此地方主官大多是蒙古、色目人,而这些人比前朝的官员更加缺乏治理中原地区的行政管理经验,所以更加倚重胥吏,并且“以吏为师”,使得胥吏的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正因为元朝统治者对胥吏这样的重视,促使大量的胥吏被提拔为官,为官僚队伍扩大了群体。

这些半辈子都在皓首穷经苦读儒学十三经的读书人,便已经几乎直接宣告他们这辈子与仕途无缘了。

这次湖广两地洪灾事件当中,除了江南财阀外,还有一个群体也在里头起到了关键作用。

朱标直接开口打断道:“此事断然不可。”

历朝历代开科取士的真正目的,唐太宗已经讲的很明白。

因为当年去他们家征收税银,逼死他父母的,就是那帮子胥吏。

对于这些爱国的生意人,老朱还是愿意给他们一次机会的。

他要建立的是,千古未有的伟业。

二人相视一眼,在朱元璋的示意下,杨宪先是将放任这群读书人不管的危害说了一遍,然后接着开口说道:“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有两个方法。”

事实上,从朝廷开始科举改革那天开始。

很显然他们都是看出了读书人隐藏的危害,是多么的大。

可历史上,又有几个朝代不是在这些“失意文人”的帮衬下打下来的?

远的不说,本朝的韩国公李善长,朱元璋夺天下第一大功臣,不就是前元科举失败的失意者吗。

第三便是胥吏,衙门里当差的公门人在明朝也属于贱籍类的,放现代捕快属于公务员的岗位,但是在古代地位被纳入贱籍类。这类职业还包括狱卒、刽子手等。两者工种一样,但地位真是千差万别,令人感慨。不过虽然属于贱籍,但在衙门里当差,手中有权力,地位并不低。

他们整日里在街头买醉。

可如今这些读书人的问题,确实也需要解决。

可事实上,这些失意的“秀才”造起反来,造成的破坏力同样不可忽视。

而且愈演愈烈。

要知道书生可不像是寻常的佃户。

事实上,对于第一种办法,杨宪本身也不认可。

杨宪虽然说的隐晦,可在场三人都清楚话里的意思。

“陛下是想要知道如何安置这些读书人?”杨宪开口道。

这些失意的读书人,作为领袖或许确实无法成事,因为他们有着属于他们这个阶层本身的局限性。

幻想着总有一天,自己能考上。

见杨宪神情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开口问道:“杨国公早就料到这件事了?”

那个酒后写下“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白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不正是进士科考名落孙山的失意读书人吗?

读书人最后的体面,没有了。

其二就是妓女,在明朝妓女也有几种分类,大体分类分为艺伎和色妓,简单来说前者卖艺不卖身,后者从事皮肉生意。如果细分的话分为宫妓、营妓、官妓、家妓和民妓,前三者属于体制内岗位,虽地位不高,但是生活富裕,后两者自负盈亏。此类行业如果想嫁人,只能通过恩客为其赎身脱籍,当然除非是真爱,因为赎身费用可不低。

对于真正的人才,自然是新科举更好,八股取士是在扼杀他们这些人的天赋与创造力。

锦衣卫早就将这些江南财阀全都纳入重点监控名单,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朱元璋的视线之内。

对于朱元璋的疑问,杨宪开口说了两个字。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aishu55.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