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341章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4k)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洪武十一年,德庆侯廖永忠因谋反罪,全家赐死。

这是大明建国后,死的第二个开国功臣。

而且还是在同一年。

一时间,风声鹤唳,淮西武将们人人自危。

朱元璋也借着这机会,对军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这些淮西勋将们手中收回兵权。

口中喊着知道更多内幕的廖俊军,还被关在锦衣卫的大牢里。

在这个时候,但凡有人敢说一声不字。

那么等待他的结果,可想而知。

因此从结果来看,这场兵变对大明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一件好事。

而且让矛盾爆发出来,远比将矛盾强行按下去要好得多。

存在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矛盾,让矛盾越积越深。

就像是两口子有矛盾,很多时候吵一架,把话说开了,疙瘩反而解开了。

如果每次面对矛盾,都不处理,不断积累,直至真正爆发的那一刻,事情将完全不可收拾。

这一次动乱仅仅只是发生在京师右掖军,已经属于大幸。

当然这其中也是因为蓝玉他们并不是真心要谋反的原故,不然真的全国各地开花的话,一时间还真不好处理。即便镇压了叛乱,可这些年好不容易让大明百姓过上好日子,又要受到战火摧残,这显然不是朱元璋愿意看到的。

朱标这一边,开始利用报纸这一载体给这些洪武老兵唱赞歌,宣扬洪武老兵为国奉献的精神,同时介绍洪武勋章代表的荣耀。

这些年一直跟在杨宪身旁,朱标如今早已明白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也能够熟练运用。

身在扬州的杨宪看到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给军人以最高的尊重,这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应该做的事情。

杨宪放下手中最新一期的大明日报,决定给朱标再添一把火。

他让手底下人,编了一个个描述大明开国,这些老兵们如何牺牲流血,无私奉献的话本。

然后再交由全国各地酒楼茶肆的说书人进行宣传。

这一支说书人队伍,杨宪养了很久了,就是为了日后有需要的时候,打宣传战用的。

当初接收沈家酒楼产业,很大一部分也是为了这个服务。

洪武十一年,秋。

大明的第一科征兵,终于正式在天下各郡县拉开了帷幕。

扬州。

瘦西湖畔,一个庄严巍峨的军区大院前已然挤满了人,外面还有更多的人在往这个方向涌来。

天空飘着细细的秋雨。

两个人撑着雨伞,并肩而立。

要知道自古以来,扬州一直就被称为烟花之地。

古人用“烟花”来形容柳如烟、花似锦的春景,烟花三月下扬州,为的就是买春。

繁华,可却散发着靡靡之气。

可在杨宪这些年的治理下,扬州却完全脱胎换骨了一般。

冰冷的秋雨下。

街头巷尾到处都是人挨着人,伞挨着伞的场景。

这些人今天来此,全都是奔着同一个目标。

那就是从军报国!

看着这一幕,朱标不由得有些感慨,看了身旁的那个男人一眼。

这个男人,又何止是让扬州脱胎换骨,根本就是让整个大明脱胎换骨!

“京城那边,应该也开始第一批征兵了吧,太子殿下不在那边主持,真的没事吗?”杨宪开口轻笑道。

朱标轻轻摇了摇头,开口道:“京城那边有我父皇在。”

朱标看着远处那些少年儿郎,他能够无比确定这些人并不是因为年龄到了被逼无奈强制入伍,因为这些少年郎一个个眼里都有光。

朱标犹豫了一下,还是问出了心中所想。

“杨卿是从一开始,就已经看到了如今这一幕会发生是吗?”

杨宪开口道:“薪火传承。”

在杨宪眼中,只要给这些大明军人该有的荣耀,让全天下的百姓知道,如今的天下是靠谁打下来的。

只要做到这一点,那么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大明建国已经十一年了,那些被大明军队从元人手下保护的娃娃如今也已经长大了,他们将会踩着前人的脚印继续往前,去保护更多的大明子民。”

听了杨宪的话,朱标心中大为震撼。

此刻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朱元璋会让那些老兵延迟退伍,让他们在退伍前与新兵最后见上一面的原因了。

就是杨宪所说的,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薪火传承。

在这件事上,很显然,朱元璋和杨宪想到了一块。

“对了,太子殿下,我给咱们大明军队还创造了一首军歌。”杨宪忽然停下了脚步,开口道。

“军歌?”朱标开口道。

杨宪点了点头,开口解释道:“大秦的《无衣》、西汉的《大风歌》、东汉的《马踏燕然》、大唐的《秦王破阵乐》,这些都是军歌。”

“我们大明同样需要自己的军歌。”

军歌是军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军队的精神文化,而且对增强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昔时笔,著我战时衿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呼战歌齐从军!”

“高呼战歌齐从军!”

“.”

杨宪忽然唱了起来。

一旁的朱标听着听着,只觉心潮澎湃,到最后更是生出头皮发麻的感觉。

朱标猛地抓住杨宪的手,开口道:“杨卿,这歌叫什么名字。”

“就叫从军歌吧。”杨宪开口道。

事实上,(知识青年从军歌)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一首只有词没有曲的歌,杨宪用的是新四军军歌的调子。

杨宪自己最初听这歌的时候,还是因为我的团长我的团,里头阿译长官带头清唱的那个版本。即便两世为人,杨宪依旧还记得,当时的他就是如今朱标这个反应。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

divclass=contentadv团结奋进,好男儿报国就在今朝!

经过一个月时间的努力,大明征兵工作终于下了帷幕。

一个个少年郎,也终于要在今天真正进入军营,真正成为一名大明的战士。

而今天同时,也是洪武老兵们退伍的日子。

京师,中军大营。

“前辈,您今天是来参加退伍大典吗?”

一个刚来军营的新兵,看着身着便服的一个老年人,开口问道。

老年人回过头,看着新兵那张稚嫩、充满朝气的脸庞,开口笑道:“是啊。”

对方转头的瞬间,新兵也看清了老年人的样子。

皱纹满面,两鬓斑白。

新年心中不由生出感慨,这个年纪都足以当他爷爷了,可还在为大明保家卫国,实在是太令人敬佩了。

老爷爷,一定立个很多军功。

“前辈,您怎么现在才来,退伍大典马上就要开始了,我现在就带你去现场。”新兵热忱道。

老年人点了点头,开口道:“那就劳烦小兄弟了。”

新兵带着老年人,一路小跑,来到了退伍大殿会场。

“少年郎为什么参军?”校场前,老年人停下了脚步,看着新兵开口问道。

“我叫张武,参军为保家卫国,敢问前辈尊讳?”新兵开口问道。

老人笑着回道:“好一个保家卫国,咱姓朱,名重八。”

“朱重.”

念到一半,这名新兵出自本能闭上了嘴,脸上满是震惊之色。

只是当他回过神来,朱元璋已然往校场中央走去。

那些早已等候多时的将官看到朱元璋后,立马跑了过来,行礼道:“陛下!”

朱元璋摆了摆手,示意他们无需多礼。

退伍授勋仪式正式开始。

朱元璋、徐达、汤和等一众将领,给这些退伍的军官士兵们授勋。

所有刚入伍的新兵全程观礼。

退伍大典结束后。

朱元璋站在校场中央的高台上,做着最后的讲话,他伸手指向军营的大门,看着新兵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aishu55.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