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342章 他爷爷是皇帝,他父亲是太子,这是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京城。

皇宫,坤宁宫。

朱元璋正准备用膳,这时太子朱标从殿外走了进来。

“父皇,这是廖俊军最后供出的名单,以及下面人这段时间的所有调查结果。”朱标将手中的一本奏折递了过去。

朱元璋伸手接过,脸色铁青一片。

当时他心中就清楚,像这样大的事情,绝非廖永忠一人敢做。

只是朱元璋没有想到,这次事情牵扯到的人会这么多。

“朕之前才请他们喝了苦丁茶,难道这帮耗子还以为朕是吃素的?”朱元璋将手中的密折狠狠拍在了桌上,站起身怒声道。

“这帮家伙究竟是要干什么?!”

朱标禀报道:“按廖俊军的说法,这些将军们都是为了阻止军队改制,想要捏着手里的兵权不放。”

坐在一旁的马皇后抽过桌上的密折,抬眼看去,神色平静。

“老大,马上知会大理寺,传朕旨意,证据确凿的.”

朱元璋话还未说完,忽然被一碗端到他眼前的热粥给打断。

朱元璋抬头看了马皇后一眼,开口道:“干嘛?”

“说了这么多话,口渴了吧,喝了。”马皇后直接将手中的粥碗塞到朱元璋手中。

朱元璋不疑有他,直接仰头一口喝了下去,可粥刚一入口,立马被烫出了痛苦面具。

他伸手指着马皇后,用含混不清的语音开口道:“你,你想烫死我啊,你!”

“烫吗?”马皇后瞪着大眼睛,一脸无辜地看着朱元璋反问道。

“烫!”

“烫就对了,心急喝不了热粥。”马皇后重新坐下,开口道。“你们爷俩刚才说的话,我都听到了,这份秘折,我也看了。事情自然是要处理的,可你们也得想想啊。开国三十六功臣,除了已经辞官的李夫子、天德、鼎臣、刘夫子,还有死去的邓愈、华云龙,以及保儿这个咱们自家人,几乎全都卷进去了。”

马皇后伸出手指用力敲了敲桌子。

“这得牵扯多少人啊!”

“这可比之前欧阳伦的案子还要大,那一次案子牵扯到的大多是下面的侄子辈。重八,这一次难道你真的要直接举起屠刀将他们全都杀了不成吗?”马皇后反问道。

“今年,你已经连着杀了朱亮祖和廖永忠两个人了,要是再开杀戒,下面的人会怎么想。”

“就算原本没有反心的,也要给你逼反了,世人会怎么看,史官们又会如何写?这件事办,是一定要办,不给个结果,下面的人始终会人心惶惶,可怎么办,是一个大学问。”

马皇后这一番话,可以说是振聋发聩。

坐在一旁的朱标,皱眉道:“父皇,母后说的在理。儿臣也以为,他们并没有反意,如果真想反的话,就不会单单只鼓动京师右掖营的老兵了。更不会傻傻待在京城。”

“哼!谅他们也不敢!”朱元璋冷哼道。

朱标开口道:“儿臣以为,这件事既然已经发生了,如何利用这件事,将各位叔伯们手中的兵权给收回是第一大事。”

朱元璋沉吟了片刻后,开口道:“老大,明天去军机处和天德他们一起合计一下,看看到现在还有谁没有交出手中兵权的。”

“是,父皇。”

数日后。

京城,胡府。

“胡相,到了这种时候你可不能不管我们!”蓝玉看着胡惟庸,开口道。

右掖军营兵变一案,朝廷只处置了德庆侯廖永忠,以及一些直接煽动老兵兵变的百户、千户。

蓝玉他们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可这些日子,他总感觉有人在调查他,问了之后,不止一个老弟兄有这样的感觉。

这个时候,蓝玉终于是有些慌了,即便在那件事中,他自认为手脚很干净,并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再加上这两天忽然有消息流传出来,旧案重提,说当日右掖军营兵变,幕后之人不止德庆侯一人。

“梁国公,你不是说没有留下任何证据吗,那么你慌什么?”胡惟庸开口道。

“我没有留下证据,不代表别人没有,要是抓了其他人,不免会把我攀咬出来。”蓝玉脸色难看道。

如果是廖俊军一个千户的证言不足信的话,那么换成其他公侯,就完全不一样了。

胡惟庸看着蓝玉,开口道:“梁国公,你难道还没看明白陛下究竟要什么吗?”

“陛下为什么迟迟不动手,他真正要的是你还有其他诸位将军手中的兵权,这段时间陛下这是在给你们机会呢!为什么这些日子会有消息传出来,陛下这是想告诉你们,他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而且手里握有证据。”

“你给告诉那些将军,三天之内,老老实实交出兵权,这事就结束了。不然,永嘉侯、德庆侯他们就是你们的前车之鉴。”

胡惟庸明着是为蓝玉他们好,其实这么做又何尝不是挑起他们与朱元璋的对立。

经过这件事后,这么多年的兄弟情义,怕是就此彻底淡了。

下一次胡惟庸真要鼓动他们做些什么事情,他们想到今日之事,也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在送走蓝玉后,胡惟庸捧着一个木盒,连夜进宫。

他必须做两手准备。

皇宫,太和殿。

灯火通明。

这个时间点,朱元璋还是和往常一样正在批阅奏章。

“臣,胡惟庸,参见陛下。”胡惟庸先是将手中的木盒交到一旁的内侍官手中,然后下跪行礼道。

朱元璋并未抬头,而是继续看完手中的奏折,只是抬了抬左手,示意胡惟庸平身。

朱元璋拿起御笔,一边批阅着眼前的奏章,一边开口道:“是南京城要塌了啊,还是哪里又要发生兵变了。竟劳动朕的中书省左丞,星夜进宫啊。”

“陛下!”

胡惟庸躬身,禀报道:“中书省刚接到密报,宋国公冯胜、梁国公蓝玉、平凉侯费聚等一干公侯,在诸地卫所军营,侵占军屯,随意征召卫所军士给自己干私活兴建府邸诸行不法。”

候在一旁的内侍官得到旨意,将手中的木盒呈了上去,打开之后,只见里头安静地躺着几本书册。

“证据确凿,请陛下明鉴。”胡惟庸大声道。

divclass=contentadv朱元璋抽出其中一本,慢慢翻阅着。

“这些不争气的东西,左丞以为,这些人该如何处置。”

胡惟庸先是小心看了一眼朱元璋脸色,然后开口道:“驸马爷欧阳伦案,以及前不久德庆侯谋反案刚结束不久。臣以为不宜骤兴大狱,但此事干系重大,又事涉此次军队改制,不能不办,不能不严办,不能太严办,最要紧的事,不能由陛下来办。”

“不能不严办,又不能太严办,那该怎么办呢?”听了胡惟庸的话,朱元璋脸上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很显然胡惟庸今晚是有备而来的。

因此朱元璋更想知道胡惟庸的回答,朱元璋今晚第一次抬起了头,看着胡惟庸,开口笑道:“左丞!”

“唉!”胡惟庸连忙躬身应道。

“说来听听。”

“陛下.”

半个时辰后。

胡惟庸告退离开,朱元璋看着胡惟庸,脸上带着笑。

很显然在朱元璋眼中,胡惟庸今晚帮了他大忙。

而胡惟庸在离开皇宫后,嘴角同样微微扬起,露出了一抹笑容。

第二日。

皇宫,太和殿。

散朝后,朱标和往常一样,来此和朱元璋议事。

只是今天他的脸色并不好看。

一切的起因,都来自他的嫡长子,朱雄英。

因为无论是朱雄英还是朱允炆,他们如今都已经到了蒙学的时候,因此朱标便是决定选几个师傅,在东宫给他们兄弟另开个小书房。

可由于东宫身处皇宫之内,一般男子出入宫禁,多有不便。

因此最后,朱标选了自己的岳丈,侧妃吕氏的父亲,吕本。

吕本本身就是出名的博学之士,而且并非那种传统腐儒,在朱标看来,用来给朱雄英、朱允炆他们蒙学根本就是大材小用了。

可偏偏在拜师的第一天,朱雄英突然不见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aishu55.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