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357章 等会儿会有点疼,忍着点(4k)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上官玉儿愣神的时候,杨宪直接伸手拉过对方的左手,然后将衣袖褪了上去,露出里头白皙的手臂。

“等会儿会有点儿疼,忍着点。”

杨宪一边说着,一边用手中的手术刀在玉儿左手臂上快速挑了道口子,然后立刻种上液体牛痘苗。

“好了吗?”玉儿开口问道。

“好了。”杨宪将工具收回医药箱,开口道。

“你不是说会有点儿疼吗,我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

玉儿皱了皱眉,低头看了一眼手臂,如果不是手臂上的伤口证明她方才确实接种过牛痘,她还以为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

杨宪看了玉儿一眼,总觉得方才他们之间的对话怪怪的。

还有就是,不知道该说是自己技术太好,还是玉儿这妮子的反应神经太大条了,无论怎么说,她手臂都是被挑破一个口,流了血的。

而在杨宪给上官玉儿接种牛痘的过程中,有一个全程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个人就是太医院的院首吴四海。

吴四海好奇问道:“杨国公所用之法,是否与葛洪医书《肘后备急方》原理相同,用的是以毒攻毒的法子。”

杨宪回头看了吴四海一眼,开口笑道:“不愧是吴太医,医学知识渊博。”

别看吴四海在面对徐达和朱雄英的病都束手无策,就否定他,因为这两样病就不是这个时代可以治愈的,而并非是他吴四海的医术不行。

能够一路做到太医院院首的位置,就已经足够证明吴四海的才能了。

很多人一直以为免疫、疫苗这些是西医的概念,其实并不是。

免疫一词,最早见于我国明代的一本医书《免疫类方》,这书讲的是“免除疫疠”,也就是防治传染病的意思。

而运用现代“免疫学”概念来防止疾病的事例则要追溯到更早,晋朝葛洪《时后方》中就记载了,被疯狗咬伤后,要防治狂犬病,可以取用该疯狗的胆汁,外敷于伤口。

原时空到了明代中期,为了防治天花,民间发明了人痘接种法,要领先西方数百年。

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取天花患儿贴身内衣,给健康未出痘的小儿穿着二三天,以达种痘之目的,也就是常说的痘衣法。

其二取天花患儿的新鲜痘浆,用棉签蘸取塞入到被接种对象的鼻孔,以此引发起痘,达到预防接种的目的。

除了这两种方法外,还有旱苗法以及水苗法,这两种方法需要对人痘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显得专业成熟很多。

可无论用哪一种接种方法,其中有一点不会发生改变,那就是接种的都是人痘。

人痘的思路很朴素,以毒攻毒,但具体操作上风险极大,如何减少病毒的毒性同时不丢失其刺激身体形成免疫能力,即便到了巴斯德的年代,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天花病毒不同于其他病毒,一旦毒力没有减弱,等于人工地得一场天花,冒高达三分之一的死亡的风险。

一些时候病毒并没有减弱多少,与直接得天花,并没有本质不同,完全就是拼人品。

你想着是引发低烈度的天花,可最后反而是成了催命符。

不过死亡概率,远比感染天花后死亡的概率小得多,因此种人痘依旧是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发明,而且后来詹纳发明的种牛痘之法就是脱胎于我国的种人痘。

到了清朝。

入关之初,满人面临着天花感染的巨大风险,众多满人包括皇族因此而夭折。

1649年,也就是清王朝入主北京的第五年。

春节刚过,北京城里一片恐慌。并非又有敌方的军队打过来了,而是天花爆发了。消息在坊间迅速流传,京城百姓乱作一团,和这一次大明的京城相似。

可清朝处理方法,却是截然不同。

正月三十日,摄政王多尔衮下令,京城户籍居民中未曾出痘者,以及无京城户籍的生人(不论出痘与否),按朝廷避痘制度,“约定带出二十里外”。

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不啻是一场灾难。后人在京城巡视南城御史赵开心1645年的一份奏折中,看到这样的叙述:“稍有发热或生疥癣等疮的百姓无不被驱逐。贫苦百姓被赶到城外,无居无食,往往将年幼体弱的子女抛弃道旁,任其饿死。”

老百姓被驱赶,皇族大臣则四处躲避。

效法皇太极,顺治帝也为自己在南苑和西苑各建了一处避痘所。

但凡有一点风吹草动,顺治皇帝便会急忙奔往避痘,早早跑到城外的南苑避痘去了。留在城里的清朝贵族们也一个个深宅紧闭,战战兢兢地等待瘟疫早点过去。

这样的情形仅正史有载的就达五次之多。

尽管重重设防,但天花病毒却防不胜防。

顺治帝并非如鹿鼎记中所写的那般因痴情出家,而是死于天花。

终生避痘的顺治帝因为天花而病逝,这是何等的嘲讽。

之后身受天花之害的康熙更加明白天花的可怕,他认为如果天花不灭掉,未来自己的子女还会有可能感染天花。

他的老爸,顺治皇帝的八子六女,因天花八岁前死亡者为皇子四人、皇女五人,超过半数以上。

康熙可不想自己的儿子重蹈覆辙。

尤其是在见到自己最心爱的皇太子胤礽出痘之后。

太子出痘期间,候选知县傅为格照料有功,被提升为武昌通判。两年后,他奉召进了京。这个傅为格,后来成了防治天花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

傅为格懂的种痘之术——这正是当时一种先进的天花治疗方法。

这种起源于南方的民间种痘法,又叫“吹鼻种痘”法,最早起源于明朝隆庆年间。

上面说了种人痘是有极大风险的,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甚至可能导致病人死亡。

像这样的事情,自然不可能拿那些皇子公主们冒险。

为了掌握人痘接种时的计量,康熙就曾经让人做过试验,他挑了三十个宫女“以身试毒”。

给三十个宫女种了人痘之后,她们无一例外地出现了天花症状,只是不如直接得病的症状严重。

divclass=contentadv就这么观察了一段时间,二十六个宫女逐渐好转直到痊愈,另外四个宫女没有挺过来。但这对康熙来说,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之后康熙便命傅为格在皇子们中开始了种痘试验。从此,皇子种痘防天花也作为制度被正式确立下来。

由于种痘,自康熙二十年以后出生的20位皇子中有17位健康长大,而此前的15位皇子中长大成年的仅有7位。

随着种痘法在宫中的成功,康熙帝开始了大规模地推行天花预防工作,把它从宫中推广到八旗百姓,直至漠南、漠北、蒙古大草原等北方边境。

此后的100多年,宫中很少再传出关于天花的消息。满族人四处避痘的仓惶日子暂告一段落。

一定程度上“战痘”的成功,开创了清朝的鼎盛时代。从1661年到1697年短短30多年,心无旁骛的康熙相继平三藩、收台湾、抗沙俄、平定噶尔丹,稳定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

与清朝那种虚假的“战痘”成功不同。清后期,咸丰帝在两岁时,种痘都险些失败,虽经御医精心调理保全性命,可在脸上却留下了无法抹平的麻点,成了继康熙帝之后的第二位“麻子皇帝”。据说,咸丰皇帝这副尊容曾经把新婚之夜的慈禧吓得瑟瑟发抖。

杨宪这一次带来的是彻底将天花病毒从大明这片国土上抹除。

因为种痘这种事情,需要大量的人手,因此当杨宪看到吴四海那双无比渴望知识的小眼神后,没有丝毫保留,将种牛痘的方法和原理一五一十和吴四海讲了一遍。

马皇后原本也想当场种牛痘,最后却是让上官玉儿给劝住了。

上官玉儿是想要等到自己出结果,证明牛痘没事之后,再让马皇后接种。

反正事情都已经出了,也就不急在这一时。

从屋子里出来后,杨宪看着朱标,开口道:“殿下,我接下来准备让全京城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aishu55.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