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混沌新纪元从大宋开始》

第342章 林提辖的遭遇(一)

《混沌新纪元从大宋开始》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第342章林提辖的遭遇(一)

林提辖名叫林有庆,其父乃捧日军骁将林广也。

林广这个人很厉害,可以说是名将王韶的复刻版。

林广为人有风义,轻财好施,学通《左氏春秋》;临事持重,长于料敌,以智损益《八陈图》,又撰约束百余条列上,边地颇推行之。

林广数有战功,曾拜卫州防御使、马军都虞候,名声震怖西夏。

西夏梁太后论中国将帅,独畏广。

广在时,西夏不敢相侵。

时泸州蛮反,林广征讨之。

西夏闻广去,乃敢举兵入寇。

林广心忧西北战局,故平乱甚急,杀戮过重,擒杀蛮兵民三万余。

故其虽定泸州蛮,却留下些隐患,以致泸州蛮其后反复,坑了后来者韩存保(历史上是韩存宝平泸州蛮兵败,林广接替平定之,并上书为韩存宝脱罪,使其免死)。

林广即定泸州蛮,急回军抵御西夏入寇之军,却因颈部伤势发作,生疽而亡,时年四十八岁。

林广去世时,林阙尚不足(指年轻),时又有人借林广戮杀泸州蛮之事上书弹劾,故广虽多有战功,荫子之功却少。

林有庆终没能获得大宋将门荫子必得的内殿崇班,只合入捧日军作得一小军官。

捧日军作为禁军上四军之一,地位和待遇自是无需多言,但是上四军也有一个不算缺点的缺点,那就是立功的机会太少。

但凡各地有战事,其他非上四军的禁军隔三差五的都能捞个出去打野的机会,唯有上四军,非倾国大事不得动也。

比如西夏立国、北辽入侵、南越侬智高叛乱等等,只有这个时候上四军才有出动的机会。

在上四军当差,若是那等只合混日子赚薪水的混子还好,若得是个有心功名,想要光宗耀祖立功受赏的上进者,那就不太友好了。

而林有庆就如当初的陈从善一般,肩负着振兴父辈声誉的责任,如何肯烂在捧日军里混吃等死?!

此番大军讨伐叛将赵怀德,朝廷动用禁军一万,其中上四军出动天武军一部四千人,禁军虎翼左厢七千八百余人。

林有庆却是在收到风声之后,立刻托人走关系调入虎翼军任职。

上四军的下级军官若是调入普通禁军,惯例都会官升一阶,职拔两阶。而像林有庆这等求战心切的将官,那就更有所优待了。

借着这个优待,林有庆却从一个小押班作得军中的提辖官(与水浒中出场时的鲁达、孙立相当),成为此次西讨禁军的一员将佐。

不过就在林有庆摩拳擦掌的准备在讨伐战中立些功绩光宗耀祖时,禁军竟然与作为友军的诏安义军闹了内讧。

简直就是哔了狗了!

林有庆很不理解曹统领为甚么要与诏安义军过不去。

大宋军界有一个公认的鄙视链。

上四军鄙视普通禁军,普通禁军鄙视厢军,厢军鄙视贼寇。

如果是在一般时候,或者说在京师,那是一点毛病没有。

但若是到了战时,再有这种认知那纯粹就是作死。

就算是当年的狄襄武都不敢这么作。

对此林有庆只能将其归结为将门公子哥儿的任性。

对这种事情林有庆也只能干着急,却也无有一点办法。

直到诏安义军终于与禁军决裂,屯兵岐山上自断后路,林有庆却才怀着些复杂的心绪,重新坚定了作为一个军将的本分。

虽然你诏安义军受了委屈,但是你若重新造反站在了大宋的对立面上,那么林某人却也只好刀兵相向,互不容情了。

急于立功的林有庆在禁军攻打义军岐山大营的时候,却是毫不犹豫的向上官请战。

他一番奋勇冲杀,以令人意料之外的顺利攻入义军大营之中,然后他们才发现自己中了埋伏。

本来林有庆还是有机会带着部下冲出包围圈的,虽然那会折损大半人手。但是当二狗出现在战场上的时候,林有庆当机立断的选择了认怂。

别看曹评的军事能力并不被林有庆认可,但是那厮的武力是真的强,打遍八十万禁军上下无敌手。

当然,林有庆的幸运在于他没赶上高公纪盖压一切的岁月,那个时候他还只是个撒尿和泥玩的小屁孩儿。

林有庆很虽然没有亲自与曹评动过手,但是他有一个武艺比他更出色的好友,一个惯常使用丈八蛇矛的禁军教头,却在曹指挥使(曹评的职差)手底下走不过十个回合。

如此对比一下,林有庆怀疑自己在曹评手底下可能连五个回合也走不过。

而二狗在蓝田县外与曹评的那一战,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来,他曹指挥使还要强出不少。

这也就意味着林有庆若选择突围,他很有可能会被二狗一枪刺死。

先贤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可他林有庆连“出师”都不曾真正开始,如何能“身先死”耶?

所以林有庆果断的投了。

本来他以为自己和部下会被义军放回去的,毕竟岐山大营身处绝境,留他们下来只会凭空消耗义军的粮草。

谁曾想,林有庆和部下们却被发配到了一个未知之地,作得筑城的苦力。

这城旦(古代的一种修城墙的刑罚)苦力是真的苦啊!

林有庆只干了三天,就有种要崩溃的感觉。

她这辈子何曾吃过这般的苦头。

不过那些个普通兵丁和民夫倒是真的很适应这种苦役活,虽然劳累了点,但一个个却都干得有滋有味。

当然这其中最大的缘由,就是二狗为一众干气力活的人们制定了极为丰厚的饮食配给。

二狗规定,一个下死力气干活的苦力,一天至少要吃三顿饭,共配给大米八两(三百克左右),麦饼六个(每个约莫四十克左右),菜蔬两碗,肉食一斤,水果两个,腌菜一小碟(约莫十克),羊胡汤三碗。

这般待遇直接把一众民夫和降兵们给干懵逼了!

这不年不节的,就算是地主老财也不敢吃得这般奢侈啊!

大王,您确定这是给俺们这些个下里巴人们吃得东西?

没犯迷糊吧?!

几乎所有的人都对这般丰盛的餐食心怀不安,包括义军中的些个头领都是如此。

但是二狗却还是力排众议,坚持将大家伙儿的伙食标准定得这般高。

白花花的大米饭,焦香的麦饼,还有那肥嫩嫩的炖羊肉放在眼前,众人就算心里再有甚么不安,却也抵不住肠胃的催促。

管他呢,咱们先享受一番吃饱肚子的感觉,然后再说其它便是。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人是真能吃啊!

一碗大米饭下肚,再吃一大块巴掌大二指厚的肉片子,菜蔬、果子亦下肚,再饮一碗淡羊汤,可很多人却还不觉得饱。

吃饱了喝足了,然后就该面对“吃大饭”的后果了。

所谓的吃大饭,乃是古代华夏特有的一种说法。

只有两种人吃得饭才叫吃大饭,一种是敢死卖命的人在拼命之前吃得慰劳饭;再一种就是死囚在临刑前吃得断头饭。

这两种饭食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极为丰盛。

当然,民夫和苦役们自不会认为他们吃的是断头饭,那就只能是卖命的餐食。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点华夏民族的一个特性了。

那就是懂得感恩。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富豪给穷人施舍些吃食财物啥的,这要是放在其他的大部分民族身上,他们或许会在面上说些感谢的话,但背地里有很大可能会认为富豪犯傻,然后心安理得的占便宜。

而大多数华夏人或许说不出多少感谢的话话,但却会把这种恩惠记在心底,然后想着回报富豪的善意。

当然,也会有极个别的忘恩负义的败类,但是华夏民族整体上却是这么个懂得感恩的民族。

后世有两个最为明显的对比例子,就是约翰·拉贝与奥斯卡·辛德勒。

两人都在周围人性最黑暗的时候,展现出了最崇高的光辉。

不过最终一个收获了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感恩,甚至连子孙后代都跟着受益。

而另一个则不但潦倒死去,沦为某些人赚钱的工具,更被别有用心的剖析所谓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aishu55.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