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权臣手札》

4. 五友齐聚

《权臣手札》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入夜起风,秋雨淅沥,昏黄柱灯下,桓权跪坐于竹席之上,手捧《春秋》,正襟危坐,诵读书册,织布机唧唧作响,一下又一下在暗夜中分外清晰。

“权儿,《春秋》有言:‘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让,德之基也’,你为母亲解之。”

“是。此言出自《春秋·文公篇》,是穆伯出使齐国时,楚国与齐国重修旧好的象征,告诫后人,治理国家需要团结外援,与邻国修好,保卫社稷宗庙,要符合忠信卑让的道理。”

桓权一一为母亲解答,回答结束之后,桓权垂下头,态度恭敬谦卑,对母亲道:

“孩儿薄见,请母亲伐正。”

桓母并未停下手中纺织事宜,只是看了一眼桓权,道:

“你既知忠信卑让的道理,就该知道侍君以忠,待友以信,对理以诚,待长以卑。不可因出身大家而生出骄纵之心,忘却圣人之道,你如今已入了太学,母亲已没什么再教你的了,只望你勤学好问,切莫沾染浮华轻薄之气,否则便是辜负为娘一片苦心。”

“是,孩儿受教。”

桓权垂首称是,屏息凝气,对于母亲的教训不敢出一言,全然不似白日谢弼面前那般怡然自得。

“药已经熬好了,喝完药早些回去睡吧。”

“是。”

桓权看着潘妈妈端来的药,看了一眼母亲,接过药盏,未有片刻犹豫,一饮而尽。

桓母停下纺织,来到桓权面前,从桓权手中接过药盏,让潘妈妈先退下,一时之间,屋子中只有那烛火摇曳,桓母和桓权的影子交叠在一处。

“权儿,你莫要怨恨母亲,当年母亲亦有不得已之处。”

“母亲放心,孩儿都明白,孩儿从未怨恨母亲,纵使当年母亲并非情非得已,母亲能让我走这一条路,孩儿仍是心存感激的。”

桓母长叹一声,原有千言万语此刻也说不出,只是拍着桓权的肩,道:

“去吧,别太劳累了。”

“是。孩儿告退,还请母亲安歇。”

桓权对母亲叩拜之后,方才起身离去。

桓母看着桓权离去的背影,眼中流露着关切和担忧,对着服侍自己日久的老仆,道:

“这样,是不是太对不起孩儿了?”

“夫人当年也是不得已,公子会理解的。”

“权儿一向懂事……我只是有些犹豫罢了,如今顾氏已亡,确实没有让权儿再着男装的必要了,二公子是个厚道人,他必然不会亏待权儿的,只是……”

桓母邵氏长叹一声,心中颇有些犹疑,当年之事虽过去已久,然而影响却不小,这些年的小心翼翼,也不过是走一步看一步罢了。

“夫人何不问问小公子的意思?毕竟事涉小公子自己,夫人常说小公子聪慧,何不让她自己来决定呢?”

“权儿吗?”

邵氏眼神晦暗不明,幽暗的烛火摇曳浮动,札扎机杼声再次在寂静的黑夜中响起。

桓权回到房中,并不急于歇息,换了身干净的亵-衣,靠在榻上,读着庄子的《齐物论》,近来和谢弼相交,常会令她有所得,对于老庄之学又有了不少新的理解。

蕲茝在烛火下缝制着冬衣,如今虽还不过是仲秋时节,冬衣却需要早早备下。

自当年桓太傅辞世后,桓氏一族的处境就远不如之前了,二公子承袭爵位后,因为与当朝大将军不和,被外放做官,小公子母子独留京都,生活难免艰难些。

这些年,虽有些当年太傅留下的薄产度日,二公子也常常接济,然而也容不得奢侈,夫人亲自料理家务,家中的衣物大多都是自己纺织的,特别是小公子的事,夫人很少假手于人。

蕲茝是在幼时就被买入侯府的,本来是买来伺-候夫人的,后来被夫人见她行事机敏,便送去服侍小公子了,她也是少数几个真正知道小公子身份的人。

眼看着二更的梆子声已经敲过,蕲茝放下了手中的针线活,起身给桓权倒了盏水送至身边,低声劝道:

“小公子,早些歇息吧,明日还要早起去给夫人请安。”

桓权只是目不转睛看着手中的书册,随意答应了两声,完全没有要歇息的意思,蕲茝又劝了两声,桓权都只是嘴里答应着,却没有半分行动。

蕲茝无奈将杯盏重重摔在桌案上,蹬着桓权,桓权听到杯盏的声音,抬-起-头看向气鼓鼓的蕲茝,轻笑着合上书,道:

“茝儿别生气,权依茝儿就是。”

等蕲茝将书接过,桓权起身伸了个懒腰,忽然想起了什么,问道:

“茝儿最近可有在读书?”

蕲茝一面铺床,一面回答:

“小公子的吩咐,奴不敢忘,这些日子已经将《黍离》《君子于役》都读完了。”

桓权颔首,笑道:“那我可要来考考茝儿了。”

“小公子尽管考,茝儿定不会让公子失望的。”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是何意?”

茝儿摇头晃脑地解释着,“丈夫将要去服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回来。”

“回答得真好,人都说世家之女,知书而识礼,依我看,我家的茝儿虽出身不显,却也是知书识礼之人,不输于那些世家贵女,可见只要学习,读书哪里有高贵和低贱的区别呢?”

“公子又说笑了,奴不过是一个婢女,哪里能和世家贵女相比。”

“如何不能比?同是父母生养,茝儿聪慧,不比任何人差。”

桓权鼓励着蕲茝多读书不必被世俗给拘束着,遇着不解的事都可来问她,除了蕲茝,伺-候她的丫鬟仆役她都是鼓励他们读书识字的。

世家之所以是世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垄断了文化和书籍,特别是在这个不向师的时代,文化只在少数阶层内部流转,更有甚者只在家族内部中流传。

桓权很清楚这一点,但她并不在乎,旁的或许她力量微薄,但身边之人,既然有学习的可能性,她不吝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

父亲曾问过她,教家中奴仆婢女读书识字的原因,桓权答道:

“昔日郑康成为汉之大儒,家中奴婢皆读书,传为一时美谈,今我当仿效先哲,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此语一出,众皆惊叹,传之于世,世人都称赞,桓权年纪虽小,却有圣人慈爱仁义之心。

彼时父亲尚在,对左右之人道:“吾家有继焉。”

桓权临睡前,又为蕲茝讲了两首诗歌,嘱托她两日之内背下,方才歇下。

谢弼自法善寺听讲经归,正要去太学寻桓权,交流心得,却听闻桓权今日染病在家,只得败兴而归。

等桓权病愈,已经是半月之后的事情了,彼时已入深秋,桓权也换上了夹衣,兄长派人送来过冬的物品都已经到了,母亲让人去清点收库。

“夫人,这是侯爷让我给你的信。”

邵氏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aishu55.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