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权臣手札》

9. 县令王猛

《权臣手札》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依你二人所言,这北地当真是民生凋敝,生灵涂炭了,难怪这数十年来,自北地逃来的流民不计其数。”

乔昭身在尚书省,对于朝中大小事务自然是了解的,流民一事,自当年桑乱始起,便一直存在,直到今日,也未能解决。

郑寔却不关心这些,他素来是京中浮华子弟之首,虽官居秘书郎,却不过是个整理典籍、考核旧文的官职,大将军苏峻掌权,他素来鄙夷苏峻浅薄粗俗,故而并不涉机密,只是个清闲的散官,却整合了他的意。

“北地多纷乱,却也未必没有豪杰,不知辅嗣和士衡可有机会结识北地奇人异士?”

“奇人异士倒称不上,确实是遇见了几个有意思的人。”

“哦,请言之。”

桓权缓缓讲述起了自己一行人在北地遇见的一位文士。

几人去拜访了当地的县令,这位县令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颇有学识,见解不凡,和桓权他们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连日赶路,几人终于能好好歇息一番了,几人趁此时机在城中逛了逛,了解着北地的风俗民情。

谢弼、钟雅和县令一同来寻桓权时,桓权正在教小女孩识字,小女孩名唤二丫,是家中年纪最小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被抓走了,她从来没见过父亲。

“士衡,你这好为人师的毛病又犯了。”

谢弼开玩笑道。

桓权笑着让座,几人各自坐下后,桓权将孩子交给斌儿,让斌儿继续教二丫读书识字。

“以前就听闻士衡公子家中有古仁人之风,家中连婢女都会背诵《诗三百》,如今看来竟都是真的。”

钟雅笑着附和,在此之前他和桓权的交往其实并不多,只是在桓权随兄长参加宴会时,见过几面而已。

虽然如此,桓权的声名他却是听说过的,特别是驸马赵峻对于京都“双鸾”尤为称赞。

“不过是闲来无事罢了,不知几位兄长来找桓某所为何事。”

“怎么?无事便不能来找你了吗?好歹是过了命的交情,士衡公子这话,可就见外了。”

钟雅虽然是玩笑话,桓权却是认认真真赔礼。

几人闲话了一回,原来是县令听闻桓权和谢弼的擅长“谈玄”的声名,特意来向两人请教的。

县令名唤王猛,字孟景,原是北海郡人氏,是幼时随家人逃难至此地的,后来父亲早逝,他由母亲教养长大,因所处的陈留郡正好属于羯人所建立的赵国,他也就被征辟,做了这个县令。

这几年陈留郡还算太平,没什么大的动-乱,他也想为本地百姓做一些实事,虽然心底并不认同羯人的政权,但这个县令还是一直做着。

经过二十年的动-乱,北地的文化早已被摧毁,伴随世家南迁的,是文化中心的南移。

在北地,他很难找到可以与他一同谈论诗文老庄的人,如今好不容易遇见江左的名士,王猛自然很开心。

几人从孔孟老庄聊到三国归晋,从思想文化到时事政治,无话不谈,至深夜时,仍旧意犹未尽。

王猛已经很久没有这般尽兴了,他的那些襟怀,旁人未必能够理解,可眼前这几人,却是他可以袒露的知己。

往日他谈论起自己的志向,往往没有人能够理解,人们或是嘲笑他异想天开,或是根本没有兴趣去倾听,久而久之,他也没有了要表达自己的欲-望。

王猛也是第一次感受到尽情表达自己的快意,当他说起自己入朝做官的不得已时,眼前的三人没有如同那些鄙薄之人嗤笑于他,反而能理解他。

“这些年,我也曾期望过,有朝一日王师北伐,收复中原,可惜等了一日又一日,时间久了,也就渐渐心灰意冷了。

这些年,别说是收复失地的王师,就是来自江南的商人都少见,朝廷大概已经忘了我们这些沦陷于失地的百姓了吧?”

王猛有些喝醉了,说起了这些事情时,满腹牢骚,他口中的朝廷不是羯人的赵国,而是偏安一隅的晋朝。

桓权几人听到这些,面面相觑,心下涌出一丝愧意。

谢弼猛地灌了一-大口酒,呛得自己直咳嗽,这一月的所见所闻,谢弼心中痛苦万分,他以为自诩为名士风-流,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海内沸腾,生民煎熬,他枉为士人。

“‘北望燕云无尽头,大江东去空悠悠。’想收复失地的仁人志士不少,只是……”

桓权长叹一声,当年未必没有北伐的时机,只是朝廷内部并不安稳,权臣掌权,谁又甘愿放弃眼前的安稳富饶,去再兴战火呢?

人总是贪于安逸的。

桓权心底隐隐升起了一丝希冀,或许她可以去尝试着走这条路,旁人不愿走的路,她走,这就是机遇。

但这也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念头罢了。

“孟景兄,何不南下呢?以兄之才,何愁不能一展抱负?”

钟雅见状就劝王猛能够辞官南下,他很欣赏王猛的志向和才气,也相信这样的王猛定能有一番作为。

“我……当真可以吗?叔彦公子别忘了,我不过是一介寒门书生罢了。”

钟雅闻言一时噎住,不知该如何作答,他竟然忘了朝廷的取士之法,重看家世,像王猛这样的寒门子弟,纵有经世之才,也难有所为。

“惜哉!竟以门第取才,致使经国之才远矣!”

桓权只是沉默着饮酒,她抬头看向窗外,她想起了前世的科举取士,许久,方才缓缓道:

“若是弃九品中正取士之法,公等以为当以何取士?”

桓权此言一出,原本还在抱怨取士不公的三人,一时之间陷入了沉默,这个问题,他们的确不曾想过,他们出生于乱世之中,自出生时,就已经是九品中正的取士之法了,尽管明知世事不公,却也无可奈何。

谢弼和钟雅自不必说,他二人本就出身于世家,哪怕是个无能庸碌之人,也是不缺官做的,作为得利者,自然不会去考虑取士之法是否公正了。

王猛作为北地留民,在胡人肆虐的黄河以北,能保住性命已然难得,胡人建立的朝廷,哪里有汉人的立足之地,更别说要一展雄才了。

“若是何时能唯才是举,便好了。”

钟雅长叹一声,发出慷慨,他自信便是不依仗家世,他依然能有所作为。

谢弼反倒是沉默着一言不发,他对做官的没什么兴趣,若非有着此番北地游历的经历,他大概这一生都不会有出仕为官的心思。

他不屑于为官,一是因为朝中多是依仗家世的庸碌之人,但更多则是他自己闲云野鹤,不喜羁绊的性子。

“叔彦兄说唯才是举,可看得到底以怎样的评判标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aishu55.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